首次发布时间:2004 年。
指标体系
学术声誉(40%):基于全球数万名学者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各大学学术研究表现的评价。
雇主声誉(10%):通过对全球雇主的调查,获取他们对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的反馈。
师生比(20%):衡量学校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较低的师生比通常意味着学生能得到更多的个性化教学关注 。
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20%):反映学校的学术研究影响力,引用数越高说明研究成果越受关注。
国际教师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各5%):体现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多元化的师生群体有助于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QS世界大学排名TOP10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首次发布时间:2004年与QS合作发布,2009年后独立发布。
指标体系
教学(学习环境)(30%):涵盖师生比、博士学位授予数与学士学位授予数的比例、机构收入等,考察学校教学方面的投入与产出。
研究(发表量、收入和声誉)(30%):包括研究收入、研究生产力、研究声誉等,评估学校的科研实力。
引文(研究影响力)(30%):通过论文引用次数来衡量学校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国际展望(员工、学生和研究)(7.5%):涉及国际学生比例、国际员工比例、国际合作论文比例,反映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行业收入(知识转移)(2.5%):体现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能力。
泰晤士THE世界大学排名TOP100首次发布时间:2003 年,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
指标体系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10%):统计毕业于该校的校友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人数,体现学校在培养顶尖人才方面的成就。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20%):考量学校在职教师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情况,反映师资的顶尖水平。
高被引科学家数(20%):依据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库,统计学校拥有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衡量学校在科研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数折合数(20%):统计学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展现学校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
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20%):反映学校科研成果的整体产出规模和质量。
师均学术表现(10%):用上述指标的总和除以学校的教师人数,衡量教师的平均学术水平。
软科世界大学排名TOP100(排名只代表统计机构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