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两个孩子嫁到澳洲会幸福吗

中国侨网8月9日电 据澳洲《新快报》报道,日前澳大利亚上海同乡会策划组织了《相约今宵》免费公益交友活动,希望为40岁以上的中年单身度身订造一个交友平台。此次活动主办方要求参与者均为40岁以上的单身华人。参加活动的嘉宾不少是离异而迄今单身;有个别经历了丧偶之痛,也有人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之后移民来澳,移民伊始面临学习、找工等生存问题,一直没有时间、条件和心思去寻找伴侣,等到拼搏多年,各方面日渐稳定之后才来考虑终身大事。

这一活动得到逾20家华人社团和10多家华人媒体的支持。其开幕晚会于8月1日晚在艾士菲市政厅(Ashfield)举行。活动邀请100多名单身华人中年男女嘉宾参与。

《相约今宵》活动现场。(澳洲《新快报》)

渴望:

拓展生活圈子多交友

活动上一些单身嘉宾表示,以前忘我地忙于工作事业,也因为其他各种原因耽误了婚姻,移民异国他乡面临着交友面窄,机会少的问题,适合谈婚论嫁的就更少了。如今社团开展这样的活动,打造交友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朋友,他们会好好珍惜这些机会,努力寻找真爱。

虽然活动开幕晚会于8月1日晚上7时才正式开始,但是众多渴望寻找另一半的嘉宾6点半刚过就已经早早到场,翻看主办方所派发的单身男女嘉宾的资料。这些资料册上有着各嘉宾的基本资料、40后、50后、60后和70后的嘉宾均有。女士们明显精心打扮过,得体大方而自然。有的男嘉宾穿着正式,西装革履。

晚会正式开始之前,大多数的男女嘉宾都略显拘谨和内敛,一开始的时候明显不够主动。大多是男的和男的坐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坐在一起。

虽然一开始比较拘谨,慢慢地随着晚会活动的开展,嘉宾们有机会去介绍自己,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和畅谈自己的择偶观,并且在主持人的积极带动下,还有鼓励嘉宾们勇敢追求真爱的小品上演等,气氛越来越活跃,嘉宾们也开始放松,开始兴致勃勃地一起做游戏,礼貌大方地邀约共舞,彼此交流等。一位女嘉宾表示:“我们真的很需要这样的平台,能不能牵手是一回事,但是能够面对面地交谈、接触和了解,就是第一步,这也比网上约会更让我觉得心安,而且能够多认识朋友,扩大生活圈子的半径终归是好事。”

无奈:

外界对单身易有刻板印象

在自我介绍和择偶观谈论环节中,一位中年男士很真诚地表示,他希望能找到比我年轻的,比我漂亮的,比我有钱的。他的话引起了现场的强烈反应,还有的人大笑起来。一位嘉宾对记者说:“这也许就是一些人对中年单身的刻板印象,认为你都到一定的年龄了,就是找个过日子的就好了,还提那么多要求不现实,好像只有年轻人才能提出择偶标准。因为年龄的问题,中年人就不能再择偶方面提出自己的要求了吗? 平时朋友们总是劝,单身中年要认清自我,认清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是要自我矮化。”

另一位嘉宾也同样认为外界对到了一定年龄仍然没有结婚的人有一定的刻板印象,似乎很难改变。这位嘉宾她没有婚史,就是一直单着。“因为我一直单着,别人就觉得我可能哪里有问题或者哪里不妥,要不就是性格古怪,要不不可能一直单着。人每个阶段的想法都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

不易:

离异带孩叹再婚难

“年轻人都说为爱向前冲,让我们为爱做勇敢的人,但是当这爱加上了许多条件的时候,还有加上很多限制的时候,还会那么勇敢吗?移民的中年女人,尤其是带着孩子的,想要再婚真是难上加难。”朱女士说。

今年42岁的朱女士,硕士毕业,现在悉尼一家公司担任中层职位。她看上去比实际年轻要年轻好几岁。已经离婚有6年的她,对过去的婚史并不愿多谈,只是说婚姻走到尽头双方都有责任,她和前夫也是大学同学。

朱女士说,前夫当初希望抚养孩子,虽然身边很多人劝她,带着孩子再婚的话更加困难,但是她舍不得孩子,最后和孩子一起,如今儿子已经10岁,同时她的父母也已经来到澳洲和她们一起。

刚离婚的头几年,朱女士坦承很着急也很彷徨,差不多要崩溃了,那时也很努力在找另一半,也尝试了很多的方式,朋友介绍、相亲会、网上征婚,甚至还回国找过。“因为那时孩子小,特别想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家。”

“通过朋友介绍都是把彼此的硬件条件和期望摊开来讲,合则约见。都很现实。朋友劝我,中年还有孩子,条件要放低,不要设什么条条框框,差不多就可以了。可是我吧,首先还是希望能够找回华人,选择面也就更窄了;其次,我希望还是彼此能有感觉,能够谈得来,我自己有工作,也在供房,并不说一定要靠一个男的来解决身份和生存的问题。 ”朱女士说:“和10多年前的初婚不一样,现在会考虑实际问题更多,爱不是最重要的。我不但要考虑给自己找伴侣,还更要考虑是孩子找一个爸爸。但是还是希望是因为感情走到一起,而不仅仅是搭伙过日子,就算是搭伙过日子,还是得找一个自己看着不讨厌的还喜欢的,所以很难。”朱女士一边说的时候一边摇头。

她说,这两年心态倒是平和不少,急也急不来,孩子也慢慢大了,没有觉得那么辛苦。想想再婚的话考虑的除了夫妻关系,还有彼此的前夫前妻、孩子、双方孩子的关系,还有财产、房产等,情况很复杂。

活动现场嘉宾们正在翻看嘉宾资料册。(澳洲《新快报》)

理智:

中年男士择偶同样不易

在开幕晚会上,单身男嘉宾的人数大概三分之一,单身女嘉宾人数大约占三分之二。仅从此看,似乎男生拥有更多的选择优势。8月9日澳洲将会开展新的人口普查,而在上一次澳洲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就是澳洲华人男女比例为78.9华人男子对100华人女子。华人单身男子在寻找另一半时或许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局面。但是悉尼华人刘先生并不这么觉得,他认为还是要分情况,离异带孩男士相对来说比未婚男,或者是离异无孩男来说,寻找另一半的难度会增加很多。

刘先生表示,在他相亲,无论是在悉尼,还是回国相亲,别人问起婚史,一提到他有小孩,对方都会显得比较犹豫,而且会考虑打退堂鼓。“人到中年,相亲交友的问题会非常实际,对方都想了解各种现实的信息,比如身份,是永居身份还是公民,或者是持什么工作签证;有什么工作,稳定与否;有没有房子,房贷还了多少;是否有婚史,是否有孩子,孩子多大,跟父亲还是跟母亲;如果孩子不跟着自己,每月所要支付的赡养费大概要给多少。”刘先生说。

刘先生表示,其实他也很理解,因为如果相亲或者交友的对方曾有婚史,以上那些问题也是他所想了解的问题。他说,到了他这种年龄,这种经历,爱情并不是核心因素,特别是带着孩子而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的,因为孩子的因素很难与原配彻底了断关系。而且尤其是原配也同样在悉尼,关于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双方不可避免会有往来,这些都是离异男女在考虑再婚时所要考虑的和面对的,彼此都明白。

刘先生说,包括他自己在内,离异男女在前一段婚姻或多或少都会受过伤,这让双方都有可能都会带有上一段婚姻的痕迹。因此再考虑走进婚姻的时候都需要双方更为理智,看清楚彼此是否适合。

不少男女嘉宾也都认为,虽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但人道中年,也越来越感受到,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相爱是很重要的条件,却并非唯一因素。

贴心:

儿女为家长父母操心婚事

在活动现场,一位漂亮年轻气质佳的女士引起大家的瞩目,她就职于悉尼某金融学院,当大家纷纷猜测这位年轻女士何以仍然单身的时候,她的回答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她是替她妈妈过来参加,看看有哪位合适的嘉宾。

在澳洲, 华人父母热心孩子婚嫁的现象并不罕见。在澳洲一些比较活跃的华人门户网站上,也有父母替孩子征婚的帖子。同样地,儿女操心父母的婚事的也并不鲜见,他们也会在一些华人门户网站上替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征婚,还有的会到一些华人聚居的区域的公园去了解情况,因为有的公园里不少中老年华人会聚在那里,通过聊天了解,这些儿女们试图寻找是否有适合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的伴侣的信息。

一些父母在为儿女征婚的时候会设置一些条件,替父母征婚的孩子同样也会提出一些条件。

悉尼华人罗女士说,她的妈妈去世将近10了,她50多岁的爸爸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再找。前几年她和丈夫移民来了澳洲,后来也把爸爸办了过来。想着爸爸还不到60岁,罗女士非常希望能帮她爸爸找个合适的人一起生活。

罗女士表示,虽然最重要的是爸爸喜欢以及对方的人品好,但是很多因素也是她们所要考虑的,比如对方是否有身份,年龄最好也不要太小,如果女方有成年的孩子的话最好孩子就在澳洲,而不是在中国,因为母亲一般比较牵挂孩子,不然的话女方时不时要回国看孩子。

呼吁:

社区合力关注单身难题

在活动中,男女嘉宾们普遍反映,在澳洲,由于社交圈子小,择偶范围窄,找到另外一半并不容易,而且人到中年,准备再婚的话,不可避免多了许多感情以外的理智考虑和现实衡量,这都大大增加了牵手的难度。

不单单是在悉尼,在澳洲,在其他移民国家,华人作为少数族裔,单身男女的婚姻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是移民来到新的国家,无论在择偶方面是否局限于华人圈子,由于地域、年龄差异、语言障碍、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不同原因,要找到适合的另一半,都并不是容易,而中年人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难度也会更大一些。相爱不容易,相处更不易。

新州上议员王国忠表示,在澳华人社区有许多新移民,他们为生活奋斗,社交圈子小,交友机会少。所以单身人群成了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现象。帮助他们不但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度,也将促进社区之间的和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