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登大学哪里有能哭的地方

人常说:XX比小说还精彩,我却总不以为然,因为我以为小说是作者编撰出来的,可以有杜撰、夸张,可以设置巧合、创设戏剧冲突,而生活毕竟是真实的,所以怎么能超过小说呢?

然而2022年的夏天,除了疫情、长时间的高温,让人印象深刻外,我五十年的人生里发生了一件活久见的事,那就是小说中的故事不仅在现实中发生了,而且更精彩,我因此相信原来现实果真是可以比小说更精彩的。

学者钱钟书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这就是《围城》,并因此在小说史上确立了自己无可撼动的地位,给小说艺术长廊矗立起了几尊不朽的艺术形象:方鸿渐、李梅亭、赵辛楣、韩学愈、高松年……

小说的主角方鸿渐在未来岳家的资助下出国留学,大开眼界,东游西荡,习得西方新奇无数,乐不思蜀。直到未婚妻病故,岳家的资助不继,无奈返国,才想起需张文凭交差,情急之下,找了个中介,在一个爱尔兰人手里买了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

方鸿渐知道自己这张文凭的来历,所以轻易不示人,只准备用来向老父和未婚妻家做个交待,于是,在其他地方、其他人面前谈起自己在海外的求学经历,他往往含糊其辞,并不把这张文凭大张旗鼓地示人,显得“很谦虚”,甚至在后来求职三闾大学的时候,也因为他不好意思拿这张文凭出来,仅被聘为讲师。

小说中另一个持克莱登大学文凭的韩学愈,在听闻方鸿渐居然知道克莱登大学,大吃一惊,小说里写到:他现在唯一感觉到的就是怕,无休止的怕,怕到小腿发软、喉肌紧缩、脑瓜短路……想自己能被国立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高看一眼,能坐在系主任的位子上,能拿着比其他系主任更高的薪水,可都是因为这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呀!

克莱登大学就是钱先生在小说中虚构的一个假学校,它的文凭当然也是假的,方鸿渐因此羞于示人,仅限于用它骗骗自己的老父和向未来岳家交个差,韩学愈则用它换来了高调的大学教授身份和一应待遇,相比起来,方鸿渐还是太“嫩”了,未能实现文凭价值的最大化。

这些本都是小说的情节,谁能想到,在钱老先生去世多年后,小说中的一幕竟真实地重现了!而且影响更大、规模更大,方鸿渐那样的几乎不见,所见均为韩学愈式的,这就是凭着一纸假文凭,占据名校教职,叱咤学界风云的陈春花们。

随着陈春花事件的后续发展,“爱欧大博士”事件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教授、博导和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多达600个“爱欧大博士”遍及包括北大、复旦、华政、上外这样的名校,随着事态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拔出萝卜带出泥”,曝光在无影灯下,无所遁形。

根据陈老师提供的信息,爱欧大肇始于复旦苏教授,苏教授不愧是名校的教授啊!“培养”了那么多人,来自各地,去往各校,还有香港人、马来西亚人,不仅造假博士还能用此申请博导。

钱老先生和​​方鸿渐一定都想不到“克莱登大学”的文凭那么管用。甚至那个凭着克莱登大学文凭坐到被校长高看一眼的系主任的韩学愈,也因为心虚,一方面特别厚待方鸿渐,要知道韩学愈平时可是谁都不能入他眼的呀,另一方面暗地里下手,把方鸿渐驱离三闾大学为算,毕竟是个定时炸弹,越早解决越好。

固然文凭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也相信陈老师们中很多人也是真有能力的,但是拿着张假文凭“混”在教育行业,教书育人就说不过去了。想着这些拿着“克莱登大学”“爱尔兰欧洲大学”(又是“爱尔兰”,爱尔兰躺枪啊)文凭的博士们,道貌岸然地“激扬文字”“指点企业”,传道授业解惑,校门内外通吃,方鸿渐会不会为自己曾经的羞怯而脸红、为自己因此被三闾大学赶走而后悔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