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最近在海外这么多的闹事,有的人为什么还想留学?
今早我在微信上看到闺女班主任老师的分享文章。高年级孩子们的课堂笔记吧。
一谈留学,肯定有人说:“在中国不香吗?” “海外的月亮比我们圆吗?” “崇洋媚外”
都不是,留学的目的不是他们的教育比中国好,他们的文明比我们优势,更不是盲目地追求人家,从来没认为白人比亚洲人好看,从来没觉得他们比我们身材好,她们的高个子,对不起,我也不低,看起来比我矮的白人多的是的。胖~ 突然想我的确比不了人家的大块儿啊。
“打破自己的认知”
在国内吃得好,住的好,在国内同样地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但这辈子只有一个文化中,在一个观念中度过一生,好的东西就这个,不好的东西就那个,结婚必须这样,上学必须那样,选什么东西已经都有鲜明的标准。
再看看北京吧。为了孩子的教育,每碰到新学期,在西城,海淀的租金每年提高一截,买房卖房还用说吗?为了学区房,一平米20万也不怕,房子才20多平米,买后还是住不了,自己又需要在学校附近租房过日子。“畸形的新一代有钱人”。
我真诚地对他们问一次,这世界真的缺学校吗?你们已经知道答案“不缺”。
很多小伙子们说:“娶不起老婆,没房,没车,没存款,付不起彩礼”,
偷偷地告诉你们,16年前,我老公没房,没车,才存款20万多,结婚的时候一分彩礼也不给我,他正正当当地娶我了。
我自己也没有意见,为什么?我反正不是中国人,根本不知道中国的老规则, 哈哈哈哈。
那么我先生的强项是什么?就是见得多,他的工作是国际贸易,自然地海外出差多,那过程中他肯定学习了不少,在路上他见的,听的,有所体验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慢慢地推翻固定的思想,重新看好某个人,某件事,某个场所。
我也是一样,我大二的时候,在沈阳东北大学游学一年 ,我还记得刚到中国的第一天,学校开学了,到处举办庆祝活动,在四面八方放鞭炮的声音,在天空中旋转着无数个的红色纸条,我喜欢我们班的中文老师,我更喜欢我们班的三名黑人捣蛋鬼们,喜欢东北大学的麻辣烫。
若那时我不来中国,我真的那么容易接受跨国婚姻吗?若那时我没着迷故宫的红墙,真的那么容易来北京定居吗? 我回答是:“NO”
留学的最好处是以前你接受不了的事,慢慢开始接纳,以前只知道这一半,有一天发现还有另一半,更详细一点儿吧。
你们都知道红薯叶或红薯干儿。南方人爱吃的。
我们只吃红薯干儿,干儿表面的皮都去掉,做菜吃,有一天发现,南方人只吃红薯叶。看到这场景,我在路上笑了半天,我们俩多么般配,你吃叶子,我吃干儿,一点儿都没有浪费。多好呀
我真希望我的孩子们人生的一段时间在海外度过。我的意思不是孩子们必须得去美国,欧洲和加拿大。去非洲可以,古巴也可以,东南亚也可以呀。
对我的观念来说,不重要去哪儿,只重要体验,重新认知自己,重新解释人生,接纳不同。
100%投入到不同当中,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不一样不等于错”
我跟你不一样,不代表我错,也不代表你错。我们只是不一样而已。
我觉得21世纪已经变成世界化的时代,但还是很多人缺乏这种意思,在我的国家这样做就是有礼貌,你也必须这样做,我们的规则就是这样,你也是这样做,我很想说一句“凭什么?”
外媒说:我国人素质高,在餐馆吃饭时多么安静,中国人在海外太吵。说实话告诉你们。
我每次回国或别的地儿呆着俩三星期左右,说实话真不舒服,你们知道不知道,韩国有的餐馆不让进孩子们,理由很简单,孩子们太吵,给人家带来麻烦,我觉得素质太高,生不了孩子,
上次我们在香港五天,过关的时候,我儿子没办好已经逃了,工作人员多么嫌弃我们,你们都知道吧,香港机场,港口工作人员的脸一般都挂着嫌气,生气的表情。
我回来北京,去一趟串串店,那天在餐馆里有很多客人,有的人抽烟,有的人聊天,有的人拍照,突然我不知不觉的掉眼泪来,太吵太好,吃饭为什么偏偏那么安静,吵,热闹也是一种风情(对,太过也不好,适可而止),去国外买东西多跟你们什么关系?这也是一种旅游法,有的人穷游,有的人豪游,不就行了吗?
接纳不同,我跟你不一样,你也跟我不一样,互相都不一样,所以这世界更精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