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是什么企业

高盛集团起源于犹太资本。其创始人马库斯·高盛是19世纪移民美国的德国犹太人,1869年创立了商业票据经纪公司,后由其子亨利·高盛和女婿塞缪尔·萨克斯共同经营,公司更名为“Goldman Sachs”(高盛)。在1999年上市前,高盛是典型的犹太家族企业,通过内部联姻和合伙制扩张,家族成员长期掌控决策权。尽管上市后股权分散,但犹太资本的影响力仍渗透于公司治理和战略层面。

高盛集团的运作模式特点:

1. 独立投行模式(历史阶段)

高盛曾是华尔街独立投行的代表,专注于投资银行核心业务,如股权/债权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其运作以高杠杆、高风险为特征,依赖交易类业务(如衍生品、自营交易)创造利润。2008年金融危机后,高盛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纳入美联储监管体系,业务重心向稳健型资产负债管理转移。

2. 全球资本操控与“旋转门”策略

高盛通过操控数万亿资金流动影响国家、行业和企业,其策略包括:

- 做空与套利:例如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高盛提前做空次级债,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自身获利。

- 政策渗透:高盛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高管常出任政府要职(如财政部长),形成“旋转门”效应,影响政策制定。

3. 产业链渗透与代理人机制

高盛擅长通过收购和代理人布局关键领域:

- 金融领域:早期通过参股中国高盛高华证券,实际控制业务;利用中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垄断中企海外融资和上市渠道。

- 实体产业:在农业、生猪养殖、房地产等领域,通过收购饲料企业、养猪场和物业资产,控制产业链并推高价格。例如,高盛通过日本财团间接持有中国多地物业,在房地产市场低买高卖。

4. 复杂金融工具与信息不对称

高盛设计复杂金融产品(如CDS、次贷衍生品),利用信息优势将风险包装后出售给投资者,同时通过做空对冲风险。例如,在中航油、深南电等中企对赌原油期货时,高盛既作为交易对手又掌握市场动向,导致中企巨亏。

5. 危机收割与全球布局

高盛常利用经济危机(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低价收购资产,或通过唱空市场制造恐慌后抄底。例如,2004年中国银行业改制时,高盛唱空不良贷款率,低价入股中行获利120亿美元。

总结

高盛的运作模式兼具传统投行的专业性和资本操控的隐秘性,其犹太资本背景和全球网络使其能够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尽管转型后风险有所收敛,但其通过政策影响力、产业链渗透和复杂金融工具实现财富转移的本质未变,因此被外界称为“吸血大乌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