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孩子去私立学校上学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地方的民办学校已经超越公办学校,优质的小学、初中,主要集中在民办,而原来公办高中居于强势地位的高中教育,也出现了民办的超级高中,假以时日,优质高中也会集中在民办。”最近参加多个论坛,笔者都听到类似的感叹。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对中国基础教育,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应该乐见这种局面,还是要警惕民办校“独大”?中国青年报最近还刊发一地方教育局局长的文章,称要“警惕一些地方私立教育的碾压优势”。

回答这一问题,不能就民办教育而谈民办教育,而必须基于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评价体系。我国基础教育的单一评价体系,让民办教育既受用,又受困。促进基础教育民办与公办有序发展,良性竞争,缓解受教育者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关键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开展多元教育。

从全世界范围看,欧美发达国家的私立学校相比公立学校,都更具特色,因为如果不是如此,就不可能吸引受教育者选择。但是,私立学校的“特色”,并非“独大”,原因在于,欧美国家的教育评价体系多元化,学校自主办学,因此学校间的竞争,不是单一评价标准下的竞争,而是多元评价标准下的各具特色,在这种办学制度和评价体系之下,私立学校给受教育者提供的差异化选择,形成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互相促进的局面。

当前我国社会对民办学校办学表现出的“强势”感到不安,问题并不在于民办学校,而在于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单一,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因此,“强势”的民办学校并非给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选择,而是为在单一评价体系中,获得更强竞争优势的“最优”甚至刚性选择。大家所见的是,在上海、杭州、广州,民办小学、初中的体量并不大,但是,少数优质民办学校却带动了整个地区的择校热——一所民办小学只招100名学生,却有5000人甚至更多人报考,上海幼升小还传出小学考家长,查祖宗三代的消息。在北京,虽然传统强校在公办,但是,随着推进就义务教育公办校近免试入学,教育界人士预测,上海、杭州等地的情况会很快在北京上演。在河北、四川等地,民办高中在资本的推动下,在全省范围内招生,超大规模办学,正在迅速崛起为超级中学,对各县的优秀师资、生源产生虹吸效应。也被质疑破坏地方教育生态。

对于民办学校高薪招聘教师,跨地区招生,有人认为这是市场机制,只要学校依法依规,就无可厚非,公办学校担心教师流失、生源流失,那么,就必须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从积极角度看问题。可是,也有人觉得这一局面发展下去“无解”,因为政府不可能大幅提高教师待遇,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必须按规定就近免试入学,非义务的高中教育,也必须在规定区域内按核定招生计划招生,这限制公办校很难与民办学校竞争。也就是说,资金+政策优势,在当前基础教育应试GDP主义盛行的环境中,会令民办校“碾压”公办校。

怎么办?目前已有教育人士建议,从政策上限定民办校扩张,即限定民办校的招生地域、招生规模,甚至有人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限定民办校的招生地区,要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也实行就近免试入学,这从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角度,是违法侵犯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的。政府教育部门可以规范民办校招生,比如不得提前招生、违规超规模招生,但不能侵犯学校的合法权益。

以笔者之见,问题的核心在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为何我国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却处于很大弱势?表面上看,是公办大学历史悠久,政府拨款多,但根本问题是我国国家授予文凭制度,令受教育者选择高等教育看学历身份、学校出身,民办高校的地位也就比较低。如果实行大学自主办学、自授学位,取消各类行政性教育计划,民办学校会在平等竞争中办出特色。在基础教育领域,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以考试、升学结果论学校“质量”,不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导致基础教育应试化、竞技化,资本优势加招生优势,会令一所新办学校在很短时间,就“异军突起”,我国各地近年来纷纷引进民办超级中学办学,就是基于此。

其实,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升学GDP,对民办学校来说,也是双刃剑,一边,因为有突出的升学办学政绩,这些学校受到家长追捧,而另一方面,这些学校也被质疑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是应试加工厂,加剧基础教育应试教育,这也影响民办教育形象。从应试角度,这些学校是“优质”的,但从学生全面发展,人格、身心健康成长角度看,是否“优质”就得打问号。

只有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破局”。一方面,在多元评价体系下,学校才会重视多元教育和个性教育,目前,单一评价体系下,学校办学,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多千校一面,并无太多“差异”,一元评价体系下,重视“装备”和战术者就会跑到前列,而多元评价体系下则各校有自身的特色,名校不靠抢生源打造,而是通过认真办学建成。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选择会更多元,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学校,而不是盯着所谓的升学名校。这种办学环境下,民办学校也才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促进教育多元发展,给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选择。

我国正在推进的高考制度改革,其改革初衷就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基础教育摆脱唯分数论倾向,从具体实践看,由于在整体录取模式上,还是采取按总分录取方式,因此,对基础教育的触动还不大。高考制度是基础教育的牛鼻子,应该深入推进改革,由此化解困惑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各种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