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学院毕业后怎么办

李凯馨:争议漩涡中的新生代艺人,演艺之路何去何从?


2025年5月,新加坡籍华裔女演员李凯馨因一段疑似贬损中国观众的录音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这场风波不仅导致其参演的古装武侠剧《赴山海》紧急除名、延迟播出,更引发公众对艺人职业操守与文化立场的深度审视。作为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95后演员,李凯馨的演艺生涯曾因《倩女幽魂:人间情》《暖暖,请多指教》等作品备受关注,但此次事件暴露的矛盾行径,正成为她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


从微电影出道到影视双栖:争议前的职业轨迹


李凯馨的演艺起点颇具光环。2015年,16岁的她被许鞍华选中拍摄苹果手机微电影《老唱片》,凭借清新形象进入公众视野。同年,她又在《海上牧云记》中饰演少年苏语凝,与曹盾导演的合作使其获得“新生代灵气演员”的标签。此后,她以每年2-3部作品的频率活跃于影视圈,从青春校园剧《班长大人》到都市奇幻剧《我的波塞冬》,再到网络电影《倩女幽魂:人间情》,其角色类型覆盖古装、现代、奇幻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一定的可塑性。


2020年,李凯馨主演的《倩女幽魂:人间情》在腾讯视频创下4779万美元票房,成为网络电影领域的代表作之一。她与陈星旭的CP组合、对聂小倩一角的重新诠释,一度被视为“00后小花”的潜力样本。然而,这种商业成功并未转化为稳固的口碑基础——其演技争议始终存在,部分观众认为她“表情管理僵硬”“台词功底薄弱”,尤其在《暖暖,请多指教》中与梁靖康的对手戏被批评“缺乏化学反应”。


录音风波:职业操守与文化立场的双重拷问


2025年5月6日,一段疑似李凯馨的私人录音在网络流传。录音中,说话者使用“Lunar New Year”替代“Chinese New Year”,并发表对中国观众的不当言论。尽管李凯馨工作室迅速发布声明,称录音系恶意剪辑,并强调“艺人出生在中国,热爱这片土地”,但前助理的爆料加剧了公众的质疑。该助理公开聊天记录与消费记录,指控李凯馨“知三当三”“多次发表不当言论”,并透露其团队曾多次为其言论擦屁股。


这场风波的直接后果是《赴山海》剧组的紧急切割。作为腾讯视频与爱奇艺联合出品的S级项目,该剧因李凯馨的负面舆情被迫推迟播出,片方甚至考虑采用AI换脸技术减少损失。成毅粉丝的维权行动、主流媒体海报的撤换,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对“风险艺人”的零容忍态度。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李凯馨首次陷入立场争议——此前她在外网使用模糊春节称谓的行为,已埋下隐患。


行业反思:流量时代下的文化认同与职业伦理


李凯馨事件折射出当代演艺行业的深层矛盾。一方面,资本对“流量艺人”的追捧导致部分演员过度依赖话题营销,忽视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的积累;另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身份艺人的立场表达面临更严格的审视。正如北京晚报评论所言,“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为,不仅刺痛公众情感,更破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行业规范角度看,李凯馨事件暴露了艺人经纪团队在危机公关中的滞后性。工作室声明虽强调“热爱中国”,但未能提供有力证据反驳录音真实性,导致公众信任度进一步下降。相比之下,同为外籍艺人的王嘉尔在韩国综艺中主动强调“我是中国人”,通过具体行动传递文化认同,或可成为参照样本。


未来展望:转型与救赎的可能性


截至2025年5月,李凯馨仍有《他为什么依然单身》《慕先生,请按小说来》等作品待播。这些项目能否如期上线,将取决于其后续的公关策略与市场反应。若想重塑形象,她需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公开透明地澄清争议,通过法律途径追究造谣者责任;二是以作品质量回应质疑,选择更具挑战性的角色证明演技;三是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递正面价值观。


从行业趋势看,李凯馨事件或推动影视制作方加强对艺人背景的审查,建立“黑名单”机制规避风险。对于演员而言,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将成为职业发展的必修课。正如李凯馨在声明中所言,“我的立场不会动摇”,但行动比语言更具说服力——唯有以专业精神与文化认同赢得观众,方能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立足。


结语


李凯馨的案例为新生代艺人敲响警钟:流量时代,文化认同与职业操守缺一不可。当市场回归理性,唯有以作品立身、以真诚待人,方能穿越舆论风暴,实现真正的职业突破。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不仅关乎李凯馨个人的命运,更将成为中国演艺行业规范化的重要注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