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前言

众所周知,清华、北大是我国的顶尖学府,每年都有很多人想要得到他们的录取通知。

但可惜,就算他们挤破了头,清北的录取分数线也一直居高不下,加上他们每年的招收人数其实相对有限,一些考生就算是“鲤鱼王”也很难跃龙门。

然而就是这样严苛的高校,此前却主动破例,降了200分,只为让一位考生来到自己的学校。

那么,这位考生究竟是谁?又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数字热爱

他的名字,叫叶珈宁,于1999年6月3日出生,他的父母都是银行职员,算是成长在与数字打交道的家庭环境中。

或许也正因如此,在别的孩子还在玩玩具时,他就开始看起了有关数字的东西。

能这么爱“学习”,叶珈宁的父母一开始也感觉有些意外,不过毕竟这是孩子的兴趣,他们之后索性开始购置各类逻辑推理书籍。

所以不难看出,叶珈宁的学习生涯其实很早就开始了,以至于在进入小学课堂,大家都觉得是叶珈宁天赋高,居然能了解那么多的数学知识。

当然,不管他的数学天赋究竟如何,结果总归是好的,因为翻开他的作业本,数学作业几乎每页都标注着满分。

如此优秀的孩子,自然就引起了老师的关注,他们觉得如此奇才与其按部就班的学习,不如加入学校奥数兴趣班,多培养一下他的数学素养。

本就热爱数学的叶珈宁自然也欣然答应,而在奥数班里,叶珈宁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开始继续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

没过多久,一些让同龄人头疼的奥数,已经被叶珈宁掌握的相当不错。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还没等叶珈宁做出什么较大的成绩,因为一些原因,奥数班就被取消了。

这让叶珈宁难免有些失落,也难免让了解他实力的老师感觉一阵可惜。

不过事在人为,奥数班没了,并不代表叶珈宁不能学习奥数,既然没有专门的机构去教他奥数,那就自己来!

于是乎,叶珈宁的一个老师主动扛起了培养叶珈宁奥数能力的担子,而没让老师失望的是,只是稍微指点一下,叶珈宁的数学水平就突飞猛进。

看来,是时候让叶珈宁大展拳脚了。

在这之后,叶珈宁的老师询问叶珈宁有没有参加数学竞赛的意愿,而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叶珈宁开始了他的传奇之旅。

不过虽说叶珈宁的成绩是十分不错,但令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不管是什么奥数比赛,叶珈宁简直就像是降维打击,各种奖杯、奖牌那是手到擒来。

而这些竞赛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解题能力,也让他在数学圈子里逐渐小有名气。

一些学校慧眼识珠,在叶珈宁小升初的时候,当地名校海亮中学就想要将其收入麾下,惜才的样子那是相当明显。

不过叶珈宁当时满脑子都是数学,了解到浣江中学里有相关奥赛的时候,叶珈宁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兴趣,加入了浣江中学。

而在这所学校中,叶珈宁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专门学习奥数知识,参加相关的奥数竞赛。

值得一提的事,在叶珈宁初三的时候,他还参加了国际级别的奥数竞赛,其中有多少奥赛佼佼者大家可想而知。

但就算如此,叶珈宁还是做到了沉着应对,在比赛中展现出扎实的算法功底和灵活的解题思路。

最终,他凭借优异表现夺得金牌,这枚金牌不仅是对他多年努力的肯定,也为他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破格邀约

在捧回“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后,叶珈宁在数学与信息学领域的声名迅速传开。

这份荣誉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众多重点中学与高校的目光,而其中,北京大学的橄榄枝最为引人注目。

毕竟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北大的录取标准向来严苛。每年高考,无数考生怀揣梦想,朝着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奋力冲刺。

然而,相对较高的分数线和有限的招生名额,让踏入北大校门成为绝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目标。

然而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北大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为叶珈宁降200分录取,并承诺保送他进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其实早在叶珈宁进入高中之前,叶珈宁就因为在竞赛场上的亮眼表现,让招生老师们眼前一亮。

更何况进入绍兴一中后,叶珈宁开启了堪称“开挂”的竞赛之路。全国奥数竞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重量级赛事中,他几乎是个比赛就能拿出成绩。

这种天赋与创造力,正是北大所看重的。

高二那年,叶珈宁正式收到北大的预录取通知书。

这个消息瞬间在校园内外传开,有人惊叹于他的天赋,有人羡慕他的机遇,但更多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实力,能让北大如此青睐?

面对外界的热议,叶珈宁显得十分淡定。他没有沉浸在这份荣誉中,而是继续保持着往日的学习节奏,依旧活跃在各类竞赛和学术活动中。

清醒前行

当2017年的高考大幕拉开,千万考生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手握北大预录取通知书的叶珈宁其实在当时并没有参加高考。

至于他当时在做什么,很有可能是在日本参赛。

因为在叶珈宁回家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了一张北大录取通知书。

不过叶珈宁没有想象中的欢呼庆祝,只是平静地翻看了文件。

这份淡定,或许源于两年前就已确定的承诺,或许来自他对学术道路的清晰认知。

或许他深知,录取通知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结语

叶珈宁的经历,打破了大众对“天才”的刻板印象。

他的故事证明,世上或许没有天生的“学霸”,每一份耀眼的成绩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付出。

从小学时专注研究数学题,到中学阶段为竞赛挑灯夜战,再到提前涉足专业领域实习,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那些堆叠如山的试题、密密麻麻的笔记,都是他努力的见证。

参考资料:

央广网教育-被北大降200分录取的青年有何过人之处?

百度百科-叶珈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