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和哥伦比亚大学哪个好

很多人听说过自然指数,将它作为评价高校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产出指标。自然指数由位于英国的自然出版集团发布,是基于全球100多种顶级期刊 ,统计各科研机构发表论文数量。中国高校近些年在自然指数排名上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网友在为成绩欢呼的同时也发现似乎有些说不出来的别扭。在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世界前10名高校,中国占了9所。大名鼎鼎的斯坦福、MIT、牛津、剑桥、伯克利等等难以看到清北浙科南的尾灯,甚至已经被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等甩在后面。大陆高校到了傲视全球的程度了吗?

图源:NI官网

01

整体排名情况

自然指数包含的领域有:物理、化学、生物、健康、地球环境。

最新自然指数数据显示,除了哈佛大学还在自然指数前10名外,其余9所全部是中国高校。排名第10的中山大学自然指数份额远远甩开斯坦福、MIT等世界顶尖名校。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华科等等高校也都超越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加州理工等等顶尖名校。

211高校苏州大学也超越了耶鲁、宾夕法尼亚大学、多伦多大学、加州洛杉矶、加州伯克利等顶流名校。

图源:NI官网

如果不看高校,看全部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已断崖领先哈佛大学位居世界第一,将欧美的最后一杆旗帜斩于马下。看到如此傲人的战绩,不少网友是既高兴又疑惑。

作为科技发展的基石和力量源泉,基础科学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不断创新生生不息的最大保障,因此是全球各国最重视的领域之一。在基础科学领域的任何一项创新型理论或研究成果都会将将人类科技文明推动一步。

大陆高校霸榜自然指数,一方面说明了在国家注重基础科学的大环境下,大陆高校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以日新月异的状态发展。在八九十年代曾经有一句口头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吸引着大批优秀学子投身基础科学,这些当年的学子如今正是基础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推动着中国科学走向今天的地位。如今国家对于基础科学的支持更上一层楼,高考推出了“强基计划”,将会为基础研究源源不断的补充新生力量。

除了自身的发展之外,另一方面也有网友反思大陆高校霸榜是否有论文灌水或凭借规模取胜的嫌疑?

02

论文和创新错配

自然指数的缺陷在国内外均有学者提出批评,排名是依据论文数量和份额来做出的,是一个总量指标,与高校的规模密不可分。中国科学院碾压式超越哈佛大学,就是论文数据上的绝对优势。论文数量和创新性成果不一定有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从诺奖获得情况即可看出。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刘益东曾发文评最新自然指数全球大学排行榜乱象,是国际大学排名还是开国际玩笑?其在文中指出:这些都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充分表明了按照国际顶刊论文数量根本无法正确反映大学科研的真实水平与前沿竞争力。

图源:中国教育在线

其同时指出要破除“唯国际顶刊论文”“唯帽子”,须明确以代表作论英雄。凭一项原始创新足以认定,与发表过多少国际顶刊论文无关。诺奖得主屠呦呦就没有发表过国际顶刊论文。

自然科学在世界上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奖项:诺贝尔奖。主要针对自然科学,包含物理、化学、生理、医学。诺奖授予的都是对世界自然科学研究做出引领性贡献的学者,代表着各国和研究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顶尖研究水准。

从诺奖诞生以来,各校自然科学领域获奖人数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包揽。根据网络统计,自然科学获奖人数最多的5所高校分别为(教职+校友):哈佛大学116人,剑桥大学101人,加州伯克利87人,加州理工/哥伦比亚大学72人,MIT68人。超过50位的还有芝加哥大学62人,牛津54人,斯坦福53人,康奈尔大学50人。

目前与大陆高校有关的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得主有:李政道(曾在浙江大学/西南联大求学,芝加哥大学博士,获奖时在美国工作),杨振宁(曾在西南联大/清华求学,芝加哥大学博士,获奖时在美国工作),自始至终在大陆毕业并工作的仅有屠呦呦一人(北大毕业)。

在自然指数上,郑州大学正在和世界最顶尖的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杀得难解难分。

图源:NI官网

03

回顾与建议

论文是国内高校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很多高校把论文当成老师评价指标,把ESI、自然指数当成业绩指标,而且大学排行往往都是用论文为核心来排名,使得学校和老师不得不把精力和资源放到论文上,从而严重影响了真正的科研。

国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破除以“论文”为核心的“五唯”已经喊了很多年。实际成效如何,目前不得而知。不过很多学校还在迷信什么国际顶刊、ESI万分之一/千分之一学科,每年的总结报告中经常出现这些数据。

从事基础科学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尤其是从0-1的创新,可能耗费很长的时间,甚至一生。高校应该让老师静下心做科研,将大学排名看淡一点,围绕“一流建设学科”做文章,从而最终打破西方学术霸权。

希望中国高校越办越好!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表,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图源:北大官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