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校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应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两千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3万名、硕博研究生3000余名、留学生1500余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两次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气象装备、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等8个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60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8个学科领域。
二、办学历史
1960 年:教育部批复中国气象局有关创立气象高等院校的申请报告,批准以南京大学气象系为基础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
1963 年:5 月 14 日,南京气象学院独立建院,开始为气象事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1978 年:2 月 17 日,经国务院批准,南京气象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3 年:南京气象学院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 年:北京气象学院并入南京气象学院,成为南京气象学院北京分院,后变为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2000 年:学校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
2004 年:南京气象学院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年: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成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2012 年:教育部、中国气象局、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年:国家海洋局加入共建队伍。
是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人;专任教师千余人,其中近70%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遥感学院、大气物理学院、海洋科学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滨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大学体育部等19个院(部),拥有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等20余个省部级科研机构。
三、重点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海洋科学、应用统计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物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校有 16 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科评估:
科研平台:
教育部复杂环境智能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复杂环境下的智能保障技术,为相关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焦气象灾害的形成机理、监测预警、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为气象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国家认监委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承担北斗卫星导航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认证工作,保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源,在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影响评估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研究。
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大气环境监测、治理和装备技术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的发展。
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专注于气象探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方法的研究,提高气象探测的精度和效率,为气象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气象大数据、环境大数据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就业及前景
截止2023年8月底,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58%。2024 届本科应毕业 7356 人,实际毕业 7053 人,毕业率达到 95.88%。
国内升学:毕业生主要流向 C9 高校和 “双一流” 高校,约 340 余人进入 C9 高校,超过 5500 人进入 “双一流” 建设高校,还有 600 余人选择前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境外升学:近三年共有超过 1400 人选择出国深造,多数人就读于 QS 排名前 20 的世界顶尖高校,如 160 余人前往雷丁大学,110 余名学生前往伦敦大学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