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衡量高校社会贡献与科研产出的一把尺子,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助推器和成效评价的关键指标。
近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4》正式出版发行,同步揭晓了2023年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前30名榜单。2023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四川大学表现亮眼,位列全国高校第7名。
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是“双一流”建设方案的五大建设任务之一。自2017年起,依据财政部、科技部建立的报告制度,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均要报送上一年度的科技成果转化报告,由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等机构统一编纂出版。
至今,《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已连续出版发布6年。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四川大学有哪些优势?四川大学科研院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部副部长高德友介绍说:“没有创新成果的科技创新就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所以在转化的过程中,创新成果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川大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碳中和、未来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和成果较为丰富,为后期成功落地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学校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2018年以来,学校共牵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11项;2023年,学校科研经费达38.2亿元;仅2024年,学校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33项,国家重大专项及国家重点研发类项目32项。
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学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出台了《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试行)》,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企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研发和转移转化体系;制定深化校企合作工作推进方案,持续推进学校科技创新优势资源与科技领军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加强有组织的校企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20年入选科技部首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单位”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科技部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2021年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
接下来,四川大学将继续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坚持“深耕四川,辐射西南,拓展沿海,布局全国”的产学研合作战略,全面系统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力争打造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川大范本”,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关注“四川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高绩、软科、四川大学官微、四川大学报、四川大学校友总会、成都科技
#中国大学排名##四川大学##科研速递##高校科研那些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