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大学希库蒂米去排名

声明:本文首发于“我们的手记”公众号,并授权于“悠游天下Travel"再次编辑发布(除文章),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我们的手记“公众号。

Maggie

80后金牛座女孩儿,凭着一股倔劲,自学5年法语。

在30岁的年纪,放弃令人羡艳的全球500强外企销售精英身份,只身前往魁北克求学,摇身一变成为学霸一枚。

因为成绩优异,被语言学校选为亚洲代表,印在希库蒂米公交车上做广告,第一年便获得学校接近全额学费的奖学金。她将自己在魁北克求学生活中的点滴故事,通过“我们的手记”公众号分享给大家,向我们打开地球另一端世界的大门。

我在魁北克之语言课初体验图文:Maggie

妮可家到学校1.2公里,如果天气好,步行大约15分钟。她开车带着我往返走了两遍,全是大路,很好记。这里因为没有什么高楼,学校的那栋7层高的行政楼特别明显,离老远就能看见了。

(图为希库蒂米的高层建筑—UQAC行政楼)

(图为UQAC主教学楼)

我就读的学校全称是魁北克大学希库蒂米分校,简称UQAC, 刚来的时候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个地方明明叫萨格奈,却被更多人叫做希库蒂米。

后来向妮可打听才知道,萨格奈包括了希库蒂米,容基耶尔,拉贝三个区;同时希库蒂米又分为希库蒂米与希库蒂米北,它们中间隔着的当地的母亲河——萨格奈河,也是圣劳伦斯河的支流之一。

(图为魅力的萨格奈河)

在语言学校开课之前,妮可没事就开车带我到处转转,这座依山而建,与水相伴的城市,总体地形由低到高,她开着车,不停的给我讲解着:

—学校和家位于高处,如果你想去到市中心,或是萨格奈河河边,无论哪条路,冲着下坡路直奔就行,我们这最多的就是坡。

—这么多坡的话,是不是开手动档车的人就很少了?

—对,开手动档的车就相对麻烦一些,大部分都是男生喜欢。

后来我慢慢发现,更多的情况是,车刚踩起油门冲上一个很陡的坡,突然发现前面路口红灯,又得赶紧刹车,那感觉真的是相当的刺激。

妮可毕竟是本地人,对各条路了如指掌,感觉得她闭着眼睛都能到处开,可别小看这老太太,开起车来生猛得很,她只要一加速,就开始跟我念叨:

—注意了啊,飞机要起飞了!

—哇噢,太酷了,哈哈哈……

(图为希库蒂米宽敞的城市街道)

言归正传,虽然语言学校隶属于UQAC, 但同时也面向社会招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人群,只用直接网上注册就行,所以它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类:

被UQAC的本科或是硕士专业录取,但因为母语为非法语,从而需要通过法语考试,才能开始专业课程学习的,这类人多为外国留学生(比如我)。

加拿大英区大学的在读生,因为这里的课程不仅有3分学分,课程的强度和难度相比本科的专业课程轻松得多;他们学了语言,修了学分,还能夜夜笙歌,难怪很多学生来了都不想回去了,并且一上就是连续好几个学期。

第三类则是为加拿大联邦政府工作的在职人士,这类人多为公务员或是律师。因为法语为官方语言,所以能说法语也成为他们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由于不是学生身份,他们的学费会比我们贵,另外上课期间还得缺勤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报名法语课程是一项很奢侈的个人投资。

最后一类则是英区的退休人员,学习法语纯属个人兴趣。一般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带着自行车过来,周末享受这里的自然风光,学习生活都不耽误。

9月份正当枫叶火红,秋高气爽,天气好得没得说,但早晚会稍凉,需要添件外套。经过几天的休息和调整,到了9月8号,就是语言学校开课的日子。早上8点45准时到了语言学校,注册办公室门口已经围了一群人,老外和中国人都有,异乡遇到同胞也更是分外亲切,边上站着个看起来跟我一样一脸茫然的男生,我们就聊了起来:

—中国人?

—对,你也是吧?

—是啊,你哪里人啊?

—贵州人,你呢?

—我武汉的。

—你也是刚到的?学校有安排人去接你吗?

—没有啊,我是自己跟房东联系的,学校还有这种服务哪?

—有啊,每年开学前都有一个老生负责接待新生,帮我们找房子之类的。

他是我在这遇到的第一个中国人,英文叫艾迪,20多岁,长得帅气,穿着很潮,人也非常随和。他所提到的那份接新生的工作,在一年之后,当我成为老生时,这活就落在我身上。

等所有人都到齐了,我们就被带到一个教室,进行分班考试,真是当头一棒。拿着试卷,听力,语法,词汇这么一顺溜做下来,还没有怎么进入状态,收卷时间就到了;紧接着,我们又被安排口语考试,一共有4个老师,每个老师负责5-6个学生,跟每个学生聊10分钟。

接待我的老师叫帕特里克,戴着眼镜,瘦瘦高高的,休闲打扮,一副学者派头,讲话也很和气。聊天内容很基础,主要就是了解一些个人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等等,虽然是一对一的交流,气氛却很轻松,如果出现表达不出来的词,可以用英语辅助解释一下,帕特里克手里拿着一份评测表,边聊边写,10分钟下来,聊得还挺开心。

两场测试下来,上午就暂时告一段落,紧张一阵的心情也缓和了不少。老师跟我们解释说他们会把我们笔试的成绩和口语的评测相综合,结果会在第二天早上公布出来,我们到学校看了分班结果,就可以去相应的教室上课了。

中午回到家,妮可比我还紧张,拉着我问了一连串的问题,犹如我是个第一天上学的小学生:

—怎么样?去学校路上顺利吗?记得住上学的路吧?

—很顺利啊,就是都没什么人走路啊,往返路上就我一个人。

—对,好多人都开车;那学校呢?应该有考试吧?

—对,分班考试。

—考得怎么样?

—我考得一般,笔试时间不太够,题目没有做完,但口语部分感觉好一点。

—没事,你不会有问题的。

—明天早上就知道结果啦。

—那下午还去学校吗?

—去,好像是要所有学生和老师们一起聚一下。

—好,那先吃饭吧!

下午再到学校,语言学校的校长给大家致了欢迎辞,介绍了课程和老师,发了课程安排,说大家会分别被分到初,中,高级三个班,随后要求我们每个人签一份同意书,申明自己在课程期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校外,都必须用法语与人交流,如果被老师撞见学生讲其它语言,老师会上前制止并提出警告。

我边听也边注意了一下周围的同学,还是有不少中国学生,数了数,10来个,差不多占了总人数的40%,剩下的就是英区来的,其中女生居多,而且全是典型的长发大眼型。

第二天上课前去看分班安排,不太意外的结果,我被分到中班,找到了教室,进去一看,艾迪也在,班上有个认识的朋友,总归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中班的课程被分为两个老师教,前3周是位女老师,叫香特尔,后9周的老师则是第一天给我做口语测试的帕特里克。班上同学加我一共5个人,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班。

未 完 待 续

每一段旅行都会有或快乐或难忘的回忆,如果碰巧您有图文、视频资料提供,碰巧您也想分享给更多人,那就直接在公号中发消息和小U联系,或者1105615511@qq.com也在等着你噢。

旅行回来的人

都有很多

想和大家分享的事

一个善意的陌生人

一个感动的瞬间

一段新鲜的故事

我们的手记

我们带着世界给予的温柔

只写最走心的原创游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