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买房子必须移民吗

BWC中文网独家分析提及,随着大流行加剧,以及美国等国无力应对大流行的背景下,美国的纽约、西雅图、洛杉矶;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珀斯;以及英国的伦敦全球至少这10个过去多年被全球买家青睐的城市或正面临高房价骗局被揭开的雷区风险。不出所料,事情果然有了最新进展。

以澳大利亚为例,据澳洲媒体日前报道,战略物业咨询公司Charter Keck Cramer董事长Scott Keck认为,到2022年中期之前,澳大利亚由于移民减少而导致的人口增长下降也有望产生影响。虽然这可能会导致澳大利亚房屋和公寓的短期疲软,尤其是在悉尼和墨尔本。不仅如此,澳新银行预测,澳大利亚居民家庭收入下降,家庭不确定性急剧上升,人口增长下降以及投资者部门疲软,这是在未来12个月内将压低澳大利亚住房市场的一些因素。结果,这家主要银行预测,需求下降将导致所有澳大利亚的州首府城市的平均价格下降约10%。

澳国民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艾伦·奥斯特(Alan Oster)指出,经济前景“毫不意外地比三个月前明显疲软”。“我们预计住宅价格今年将下降约10%,并在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然后趋于稳定。下降将由悉尼和墨尔本主导,但其他城市将无法幸免于失业率上升和工资增长放缓。”

上述迹象表明,澳大利亚楼市正处于空前的衰退期,这就会加剧澳大利亚经济或将由富变穷的进程。我们知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经济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正是靠外国人投资楼市,然而,大流行正在将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这一优势消耗殆尽。这也说明,产业结构单一的经济体应对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

目前,标普已将澳大利亚的AAA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原因是澳洲财政状况大幅恶化。澳洲联储日前表示,澳大利亚经济在2020年上半年将萎缩10%,达到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澳财长更是担忧地表示 ,澳大利亚正处于1990年代以来的首次衰退。显然,等待澳大利亚经济的将是靠吸引外国人投资楼市这一经济模式衰退过程中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倒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加速从澳大利亚楼市等资产中撤出。一个新进展是,据澳大利亚媒体SMH日前报道,数据显示,5月中国买家对澳大利亚房屋的询盘降至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对澳大利亚数十亿美元的住房需求可能正在消亡。国际房地产门户网站Juwai IQI发布的数据显示,与4月份相比,5月份的查询量下降了65%以上。

该外媒称,中国人对澳大利亚房地产的兴趣减少。中国买家对澳楼市长期兴趣持续下降,可能给这个近年来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支柱的行业带来麻烦。数据显示,中国买家一直是外国房地产投资的主要来源,仅在上一个财政年度,投资者就向住宅和商业建筑以及房屋拍卖中投入了61亿美元。分析认为,一旦不再青睐澳楼市等相关资产,则意味着,澳大利亚经济一年或至少损失61亿美元。

事实上,中国买家从澳大利亚楼市相关资产撤离已持续一段时间了。例如,据毕马威与悉尼大学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仅截至去年10月的12个月里,中国买家对澳大利亚的投资额为69亿美元,较2018年的100亿美元下降31%,达到2011年以来的新低。

而最新的迹象表明,接下去或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大幅抛售澳房产等资产,远离澳大利亚市场。例如,路透社7月8日报道,澳大利亚当局表示,澳大利亚应对大流行的内阁将考虑限制从海外回国的澳大利亚公民和居民人数。BWC中文网独家分析认为,一旦按此计划执行,一些此前在澳大利亚投资,而成为澳洲居民的全球投资者一旦离开澳大利亚,或面临无法再顺利回到澳大利亚,而受限制的可能。与此同时,这一消息也将加速包括中国买家在内的全球投资者远离澳大利亚楼市等资产的进程。

事实上,对于那些还没有从澳大利亚楼市撤出的全球投资者,接下去的风险或更大。BWC中文网长期以来,不断提醒投资者,在澳买房或面临被“没收充公”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澳当局从2019年开始加大力度向外国买家征收更多的税收来打击投机行为,按路透社数周前报道称,如果当澳洲的市场环境变得更坏时,甚至可能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买家的空置房子强制征用为廉租房。这就意味着这些空置房产事实上已经被没收充公了。

因为,这些海外置业的中国人中只有少数是用作留学买房或自住用途的,大部分为投资甚至是投机性购房。这也正在给包括中国买家在内的全球炒房客上了一课。分析认为,美国、加拿大、英国很有可能在接下去的某个时候,效仿澳大利亚关于外国人投资房产的做法,而一旦如此,则意味着,包括中国买家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这四国买房或都面临被没收,资产打水漂的风险。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本文前面提及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这四国的市场中,至少10个过去多年被全球买家青睐的城市或正面临雷区风险。(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