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其实就是犹太人

开封犹太人

今天的河南开封有一个100多人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外貌与普通中国人无异,生活饮食习惯与当地汉族相同,同时拥有汉名汉姓,但是却对外宣称自己是犹太人。翻开他们的族谱,才知道他们的祖先的确是从中亚远道而来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于北宋时到达中国,并定居当时的都城开封,经过一代又一代延续,最终在河南开封留下了被称为“开封犹太人”的特殊后代。既然身为犹太人,为何拥有和我们相同的外貌特征?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最终放弃了犹太人严格遵守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

一、从远道而来的商人到定居居民

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6月24日,居住在北京的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接待了一个来自开封的特殊客人:一位名为艾田的举人。艾田见到利玛窦后显得格外亲切与兴奋,声称他们都是信仰主的人。利玛窦觉得他的体貌的确不同于中国人,认为他所信仰的宗教是景教的一支,但艾田却自称是“一赐乐业教”的信徒。经过长时间的攀谈,利玛窦惊讶地发现艾田其实是犹太人的后代,并且保持着虔诚的犹太教信仰。利玛窦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梵蒂冈,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

利玛窦

开封犹太人的存在直至明朝后期才为西方人所发觉,但其实这批犹太人最早到达中国的时间可以上推至北宋。第一批犹太人的来华时间是8到10世纪之间。他们作为中国与外国的商业纽带,活跃在丝绸之路上,承担着重要商品丝绸的运输工作。

繁华的汴梁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们渐渐安定下来。随着开封犹太社团的形成,犹太人开始着手建造犹太教堂。他们遵守犹太人的戒律和犹太信仰,严格约束自己的饮食与生活习惯。他们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制,用心研习《托拉》《塔木德》等犹太教经典,并设立“掌教”来管理内部的一切宗教与世俗事务。犹太教被中国人称为“一赐乐业教”,即“以色列”的音译。他们头上所戴的蓝色小帽形制类似于穆斯林的白色小帽,因此也被误称为“蓝帽回回”。总之,开封犹太人定居中国初期,仍保持着民族纯洁性。

头戴传统小帽的犹太人

二、传统犹太人的生活习俗

犹太教是典型的“因行称义”宗教,犹太信徒只有严格遵守严苛的宗教律法,才能表明自己“上帝选民”的身份。这些宗教律法涉及范围广泛,包括饮食禁忌、宗教礼仪、节日习俗等,全方位地规范着犹太人的日常生活,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犹太生活习俗,这些习俗也是犹太人最具辨识度的民族特征之一。

犹太人的饮食遵循《圣经·旧约》中的戒令。首先,并不是所有动物都能成为犹太人的肉类食材。对于陆生动物,只有反刍并有偶蹄的畜类能成为食物,如牛、羊等。此外大部分家禽也可以食用。对于水生动物,一般有鳃、有鳞的鱼类都是可以食用的,而那些无鳃、无鳞的蛙类或是有壳的贝类都被认为是“不洁”的。即使是那些可食用的动物,也必须经过犹太教礼定屠宰法后才能成为“洁净”的肉食。食用动物时绝对不可食用动物的血。在餐桌上,奶类食品和肉食必须严格分开,不能同时食用,不能用同一餐具盛放,甚至不能用同一个厨房烹饪。

绝大多数的犹太教节日都是宗教性节日,因此不同于其他国家节日习俗的灵活性,犹太节日习俗对于虔诚的教徒往往是一种强制的戒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便是安息日与逾越节。安息日的时间是犹太历中每周的第七日,也就是公历的星期六。安息日是犹太人每周一日的休息日,来源于《摩西十诫》的规定。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安息日是上帝赐予他们休息的重要日子,这一天不能进行任何工作,甚至不能开火做饭。所以每个星期五,即安息日的前一天,都是犹太人尽情享乐准备食物的日子。一旦进入安息日,所有的娱乐活动与宴会都被禁止。

安息日晚餐

逾越节则来源于《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传说犹太人首领摩西前去觐见埃及国王,提出带领埃及境内的所有犹太人回归故土的请求。不料埃及国王百般刁难,拒绝了摩西的请求。上帝知晓埃及人的所作作为后大发雷霆,决定降灾祸于埃及人,即杀死所有埃及人的长子,包括所有头生的牲畜。为了在此过程中保护犹太人,上帝吩咐犹太人众长老,让犹太人每家选一只羔羊宰杀,然后用一把牛膝草蘸着盆里的羊血涂在门楣和门框上作为记号,上帝在巡行击杀的过程中看到此记号便越过这间房子。宰杀的羔羊烤熟后全家分食,此传统应当由后辈世代传承。后来,逾越节便成了犹太人的“受难节”。在此日,犹太人要按传统举办宴会,吃烤羊和无酵饼,并举办一系列仪式来纪念那段脱离苦难的艰苦岁月。

逾越节食物

三、开封犹太人的同化之路

这些传统犹太教生活方式正是犹太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这些风俗一旦消失也就意味着犹太民族特性的消亡,这是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背景是开封犹太人的犹太传统消融的重要原因。

科举考试是古代中国学子们的人生正途,学而优则仕意味着得到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社会资源。在重农抑商的中国古代,以经商为主业的传统犹太人受到了很大限制,难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成就。因此,不少犹太人转投科举,而科举制对开封犹太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一旦金榜题名走上官场,他们获得的名望与金钱将远远超过经商所得,还能为犹太社团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些榜样将鼓励更多的犹太人参加科举。但另一方面,应对科举考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也迫使他们压缩学习犹太教传统经典和希伯来语的时间,久而久之便降低了对自己宗教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开封犹太教堂旧址

此外,与中国人通婚直接使得犹太血统被淡化,甚至到后来失去了犹太人的体貌特征。早期来到中国的犹太人保持着族内婚的戒律,但他们的族群人数太少了。在上千年的时间里,族内婚显然无法在一个小族群里维系。而中国人与犹太人的组合式家庭直接引入了中国式生活习惯与节日传统,犹太人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式生活习俗和传统节日仪式渐渐被简化,甚至被舍弃。在汉族母亲或者父亲的影响下,传统犹太人在餐桌上的禁忌不再被严格遵守,复杂的逾越节仪式难以为继,安息日也不再被遵守。没有犹太父母的帮助,“不洁净”的食物无法被区分,用餐前后的祝福词无人教授,对于传统经典的研习也无人指导。开封犹太人渐渐丧失了犹太民族的传统,融入到中国社会之中。

文史君说

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标志是传统犹太宗教习俗的丧失。大离散时期在世界各地都没能被完全同化的犹太人,竟有一支永久定居中国开封,丧失了自己的传统宗教习俗。但这一过程并不是激烈发生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可见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形而下的物质活动,而是带有着形而上的民族认同感。同时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中国社会、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张倩红:《历史上的开封犹太社团》,《企业观察家》2016年第3期。

耿梦清:《科举入仕与开封犹太文化传承》,《科教文汇》2016年第3期。

李玭玭:《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探析》,《科教文汇》2013年第5期。

张倩红、贾森:《丝绸之路视域下的犹太商人——开封犹太社团来历问题研究评述》,《国际汉学》2015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