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州父母坐牢了吗知乎

如果可以让你选择自己的父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呢?


能衣食无忧,含着金汤匙长大?

懂理开明,给你自由,不干涉你的生活?

或者生活平淡,却能给你满满的爱……


无论哪种,或许都是一种幸运吧。


但年仅15岁的刘学州,却没有这个幸运。


3个月大的刘学州,被自己的亲生父母卖掉当彩礼,4岁的时候,自己的养父母,因为一次意外双双离开了他。


当他鼓起勇气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时,他没从短暂的喜悦中清醒过来,却再次被他们推入深渊。


父亲指责他卖惨成功,是“网络乞丐”,母亲拉黑了他的微信。

甚至还出现了刘学州逼着父母买房的谣言,很多人纷纷指责他是想“逼死”父母的“有心机的人”。


他不过就是想有个家,却被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质疑。


“你没钱咋还去三亚旅游,不理解。”

“穿着麦昆的鞋子去三亚旅游,然后哭诉自己没地方住,你也是够心机的。”


15岁的他不懂,明明什么也没做,只是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自己却成了亲生父母眼里,不管他们死活的白眼狼。


“我想要的是一个家,她就说我在逼她。”


1月21日那天,刘学州微博上留下7个字母1个句号,“rebirth。”,配图都是自己曾经过往的照片,明媚,灿烂。


24日凌晨,15岁的孩子留下长文告别,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只是离开人间的刘学州可能不懂,很多时候,有的人,真的不配为人父母。


或许在有些人眼里,孩子只要生下来,就是对他莫大的恩赐。


给了你一条命,你就必须感恩戴德。


殊不知,没有任何付出的给予生命,有时候也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灾难。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如果没有殚精竭虑为他们操持的父母,别说成才,就连长大都是一件吃力的事情。


也许很多父母最初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合格的父母。


幸运的孩子,遇到合格的父母,就像在前行的路上,悬挂着一盏明灯;


可如果孩子遇到这几类不合格的父母,那将是他一生绕不开的坑。


01.

生而不养,是对孩子最大的残忍


电影《何以为家》的主人公赞恩,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呵斥与打骂中,从未被温柔以待。


当他妹妹被父母卖给别人后惨死时,他的怒火才到达了顶点。于是,他捅伤了杂货铺老板,最后却被捕入狱。


赞恩的不幸,又何尝不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呢。


生而不养,谈何为人父母?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子秋从小爸爸不认、妈妈不爱,从小没有父母庇佑的他,来到新家庭后,活得更加小心翼翼。


不敢玩妹妹的玩具,害怕被嫌弃;


只吃蔬菜不吃肉,因为想把肉留给妹妹;


努力地干活,觉得只有多干活,才能有底气留下来;


哪怕被父母抛弃,但是看到穿碎花裙子的女人,还是会情不自禁地追上去,仅仅以为那是自己的妈妈;


有时候受了委屈,子秋还会偷偷拿出妈妈的相册,一个人躲起来哭。


可是他想念的父母呢,却只是觉得他是自己的负担,始终不肯见面。


他的内心始终是惶恐的,害怕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所以他拼尽全力,只为抓住内心唯一的温暖。


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中曾说,成长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也是他们必经的征程,或平坦,或崎岖,有悲欢,有离合。


孩子的成长,从来都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培养,而不是人为地育苗助长。


生而不养,何尝不是对孩子实施的一场犯罪。


那些没有了爱的孩子,慢慢长成了一座没有生机的孤岛,压抑而苦涩。被抛弃的恐惧,会成为他们心底永远无法淡去的疤痕。



02.


养育孩子是责任,别让他成为隐形的“孤儿”


就在刘学州走向绝路的时候,他曾经点赞过一个人的微博。


他就是鹿道森,另外一个悲剧的孩子。


曾经的独立摄影师鹿道森,在自己25岁生日的当天,留下一封长长的遗书,选择了跳海自杀。




在鹿道森的遗书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明明有父母,却永远都是一个人的落寞身影。


早年父母打工,他只能寄居在亲戚家中,哪怕他们对自己不错,但寄人篱下的滋味始终不好受,于是他在纸片上写下了对父母的想念,但父母却只是接过去然后扔掉。


“那个时候好失落呀,感觉自己像是过期食品,任人随意丢弃。”


中考没考好,他没得到任何安慰,而是父亲不留情面地嘲讽:


“你这个人不孝,不听话,自私。”




哪怕父母吵架,他也难辞其咎,因为妈妈说“都是为了给你一个完整的家”。


他以为自己长大了,一切都会好了。


可惜,他错了。


只要他打电话,家里人不会关心他过得怎么样,只会唠叨着“家里没钱,你这个月没挣到钱”。


母亲频繁催促索要金钱,让恐惧贫穷的种子深深根植于鹿道森的心里,只要没赚到钱,他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慢慢变得自卑、恐惧。


他渴望爱,渴望家,渴望温暖,于是他拼命地努力,想用赚更多的钱,来获取更多的温暖。


但是,对父母的失望,最终叠加成了对世界的绝望,“我们存在于这世间,不被爱不被关心。”


养育孩子,从不是简单的喂口饭穿件衣服,他们需要父母很多很多的温暖,而不是一味地冷嘲热讽、忽略,以及无止境的索取。


一个人孤独地成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03.

骄纵惯子,是父母一生的遗憾


曾看过一个视频,孩子因电信诈骗被捕,妈妈抱着儿子在审讯室痛哭。


哪怕妈妈撕心裂肺地哭喊:“我教你你不听,那就要公安局法院来教你了。”


可是大错已经铸成,悔恨也于事无补。


很多人以为,对孩子百依百顺,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殊不知,这只是一种包裹着蜜糖的毒药。


初中时,有一个同学因为吃不惯食堂的饭菜,要求家里每天送饭。


有一次送饭晚了,妈妈支支吾吾地解释,说自己摔了一跤,所以来得慢点。


那时妈妈的裤腿上沾满了碎屑,站得也有些吃力。


但女儿始终没有关心一句,只是抱着餐盒,嘟囔着说“快饿死了。”


心寒吗?


可是,妈妈却没有一句责怪,反而再三保证不会再迟到。


女儿肆无忌惮的背后,何尝不是父母一味的纵容。


《爱弥儿》曾提到,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孩子,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于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很多父母以为扛起生活的所有重担,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保护。


殊不知,父母的万般宠爱,不过是给孩子亲手喂下的裹着蜜糖的毒药,而它却慢慢腐蚀孩子的感恩之心。


哪天蜜糖融化,食髓知味的孩子不会幡然醒悟,而是会责怪你,为何不再继续上供,甚至会将你敲骨吸髓,至死方休。


父母这种毫无底线的“宠溺”,正以爱为名,一步步亲手废掉了自己的孩子。


04.


孩子从出生就是父母的责任,从来不是轻描淡写的累赘。


真正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守护者,是离孩子最近且纯粹的环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爱、陪伴以及他们的榜样作用。


给了孩子骨血,亦要赋予他们纯洁而温暖的灵魂。


孩子的教养,也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个父母都不可推卸的重担。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因为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父母每一次的付出,都是为孩子赢得世界所增添的筹码。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