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微电子专业好吗

近日,上交所发布了关于终止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长光辰芯)终止在科创板IPO的消息,宣告了长光辰芯上市的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吉林IPO方面的消息全都是上市失败。先是海谱润斯,接着是长光卫星,现在又到了长光辰芯,真的是有点“流年不顺”啊。

可能大家刚才也注意到了,吉林最近上市失败的一家公司为长光卫星,今天分享的这家公司为长光辰芯,这两家公司有没有关系?怎么都有“长光”?

你还别说,这两家公司还是有着一定关系的,都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孵化出来的企业。早在1952年,该所就成立了,它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和中科院长春物理所整合而成。该所还孵化了长光华芯,这三家公司都想在科创板上市,最终只有长光华芯成功了,其他两家全部失败。

据了解,长光辰芯成立于2012年9月,位于吉林长春,这是一家主要研发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的高科技公司。

公司拥有8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高性能ADC、高动态范围像素、低噪声电路、全局快门像素、TDI图像传感器、背照式图像传感器、高灵敏度像素、高速读出电路、三维成像图像传感器等。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在8大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7个系列30多款产品,产品可应用于医疗成像、机器视觉、科学成像、专业影像等多个领域,目前已经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实控人为王欣洋、张艳霞夫妇,共拥有公司49.53%的股份。王欣洋,1980年出生,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硕士就读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微电子专业,博士就读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微电子及CMOS图像传感器设计专业。张艳霞比王欣洋大一岁,本科也就读于浙江大学,两个人是浙大校友。不过硕士和博士就读学校是不一样的。

公司是2023年1月开始上市辅导备案的,不过在此之前,公司于2022年6月进行了一轮融资,也是公司的首轮融资,数十家投资机构进入,其中包括:高瓴创投、国科创投、国投招商等知名投资机构。

之所以有这么多机构进入,无非就是认为公司上市的可能性很高,上市之后,机构们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公司的IPO申请于2023年6月30日获得受理,之后就进入到了漫长的问询阶段,公司始终没能成功过会。

公司的业绩是怎样的呢?莫非是业绩不理想?

2020年-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8亿元、4.10亿元、6.0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788万元、-3604万元、-8409万元。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公司业绩不咋的?

其实,公司这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384万元、1.69亿元、2.71亿元,这个业绩非常好。公司净利润之所以为负,是因为公司计提了股份支付费用。更何况公司2023年员工数量才243人,这么少的人能够有这么出色的成绩,真的是让人羡慕。

公司既然业绩不错,为什么还是上市失败了呢?

第一、公司控制权的问题。表面上看,公司的实控人为王欣洋、张艳霞夫妇,但是很多地方长春光机所的身影无处不在,在一定程度上,王欣洋、张艳霞夫妇还是听长春光机所安排的,因此,公司的实控权就会比较模糊。

第二、关联交易问题。公司对于关系方的产品毛利率为58%以上,但是对于非关联方的毛利率只有29.93%。而且长春光机所也是公司的客户。

第三、股份交易的价值公允问题。凌云光曾以专利出资40万元,但是凌云光的专利跟公司的主营业务没有太大关系。10年之后,凌云光才用40万现金置换了当年的40万无形资产,而此时这部分股权已经价值上亿元,这个是否侵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呢?

第四、估值暴涨问题。2021年公司的估值为26.12亿元,到了2022年公司首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了100亿元。不到一年时间,估值增长4倍,这个是否合理?

第五、实控人职务发明问题。实控人王欣洋曾在2008年-2012年在长春光机所工作,后来王欣洋用专有技术出资入股新的公司,那么这个专有技术是不是在长春光机所工作期间的成果呢?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并购思维与重组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现在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并购与重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并购思维与重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