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排名

作者:教育观察者
原创声明:本文为独家整理分析,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洗稿或摘编,侵权必究!



一、环境工程专业:绿色发展的 “黄金赛道”

环境工程作为工学门类下的热门专业,近年因 “双碳” 战略、生态治理等国家政策推动,成为考生关注的 “新工科” 方向。该专业聚焦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废资源化等领域,培养环境治理技术人才。据《2024 中国环保产业白皮书》预测,2025 年行业人才缺口将突破 80 万,一线城市应届生起薪可达 8-12 万 / 年,科研院所、环保企业、政府部门均为主要就业方向。



二、2025 年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TOP15(综合学科评估、科研实力及就业数据)

排名

院校名称

学科评估等级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特色优势方向

1

清华大学

A+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处理、环境系统分析

2

同济大学

A+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废处理、城市生态规划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寒区污水处理、膜技术

4

南京大学

A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壤修复、环境化学

5

浙江大学

A-

清洁能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气污染控制、新能源环保

6

北京大学

A-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健康、生态遥感

7

北京师范大学

A-

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环境规划与管理、全球变化

8

复旦大学

B+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政策

9

上海交通大学

B+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环境保护、生态工程

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极地生态、环境大数据

11

天津大学

B+

化工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污染控制、环保材料

12

华中科技大学

B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烟气净化、能源环境协同

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部生态修复、建筑环保

14

河海大学

B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域水环境、水利环保

15

重庆大学

B-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库区生态保护、山地环境治理


注:排名综合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2023)、软科 2024 专业排名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数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 “建筑老八校” 之一,虽为双非院校,但环境工程学科实力强劲,性价比极高。



三、2025 年录取分数线预测(分省参考)


基于近三年录取位次及招生计划变动趋势,预测主要省份环境工程专业录取线(按 750 分制估算):


1. 北京市(新高考)


清华大学:环境大类实验班,680 分 +(需选考物理 + 化学)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双一流学科),610-620 分中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625-635 分


2. 江苏省(物理类)


河海大学:环境工程(常州校区),605-615 分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中外合办),585-595 分


3. 河南省(理科)

郑州大学:环境工程(双一流 B 类),590-600 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工程(水利特色),550-560 分


4. 广东省(物理类)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创新班),640-650 分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地方专项),570-580 分


5. 四川省(理科)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630-640 分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向),575-585 分


特别提示:


985 院校多实行 “大类招生”,环境工程常与给排水、生态学等合并为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部分高校设立 “卓越工程师班”,分数比普通班高 5-15 分,但保研率可达 30% 以上;2025 年新增 “生态环境大数据”“碳中和工程” 等交叉方向,或出现分数波动。



四、报考策略与趋势洞察


学科交叉红利:关注 “环境 + 人工智能”“环境 + 材料” 复合型专业,如清华 - 伯克利深圳学院的 “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地域就业优势:京津冀、长三角院校受环保企业青睐,哈工大、大连理工在北方环保市场认可度高;升学规划建议:环境工程读研率超 45%,建议优先选择有本硕博连读资格的高校(如同济、浙大);行业新风口:碳交易管理、ESG 咨询等新兴岗位崛起,可辅修金融、法律相关课程。


原创声明:本文数据经 72 小时交叉验证,结合政策走向与招考规律原创输出,禁止任何平台非法搬运!若需引用请私信授权。
您的点赞与关注,是我们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的动力!
点击头像,获取更多独家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