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书《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虽然这本书对于普通投资者可能比较枯燥,但是这是目前为止阐述机构投资管理的最好的书。今天我们讲讲这本书的作者,大卫·史文森。
史文森博士毕业后在雷曼兄弟工作3年,又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工作了3年,1985年放弃高薪回到母校耶鲁,掌管耶鲁大学基金会的工作,同事兼任教学。在他掌管期间耶鲁捐赠基金资产从13亿增长到303亿美元。领航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评价说,大卫史文森是这个星球上仅有的几个投资天才之一。
史文森的投资方法可以总结以下三点,
一、 投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股票债券,他甚至还投资地产、自然资源等
二、根据最初的权重,定期重新平衡一下上述不同资产的投资结构(一年一次或两次);
三、重点关注成本低的指数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
史文森的成功不简简单单是投资收益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成功,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他本人不喜欢华尔街的生活。面对投行的高薪诱惑与耶鲁的邀请,他毅然选择回归耶鲁大学。
史文森年收入100万美元,比耶鲁校长工资的两倍还要多,是耶鲁工资最高的人,但相比之下,哈佛大学捐赠基金的投资官年收入在1500万到2000万美元之间,而一些业绩好的对冲基金经理则可能获得上亿美元的年收入。
所以史文森的100万美元年薪只能称之为“底薪”了。但是这应该还是跟个人的追求有关,史文森过惯了以俭为德的生活。他不愿意单纯做一个赚钱机器,而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校园的生活更适合他,而华尔街很多不道德的做法令他难以接受。知足常乐,过自己想做的生活就够了。如果他想赚钱的话,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不会在耶鲁待这么久。
除了投资业绩优秀,他还培养了优秀的学生,其中之一就是张磊,亚洲最大的投资机构高瓴资本创始人,仅用15年的时间从2000万美元直接做到了5000亿人民币。对了,张磊第一笔资金2000万是史文森掌管的耶鲁基金会投资的。
很多投资者穷极一生,在股市摸爬滚打一辈子,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我见过很多投资者从几百万、上千万亏到仅剩几十万,也见到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但是这些亏损或者赚到很多钱的人都过上他们喜欢的生活了吗?
在证券公司炒股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盯盘,白天盯盘,晚上研究公司,似乎除了股票投资就是没有其他关心的事情了。当然能赚钱肯定是好的,但如果投资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赚钱,是否人生有些太枯燥了。
我认为投资更像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通过投资去锻炼心性。而所谓的基本面分析,财务分析,技术分析则是术,如果一直停留在术的层面,投资仅仅只是赚钱。而如果将投资上升到道的层面,追求自我认知的提升,对世界、对人性的认知,则投资将是我们可以一生追求的事业。
欢迎关注公众号:牵牛花视角(微信号:qianniuhuashijiao)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