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2日,北平辅仁大学的校园内张灯结彩,师生们高举“拥护人民政府接办”的横幅,欢呼声震彻云霄。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收回辅仁大学,终结了天主教会对中国高等学府长达23年的控制。这场被称为“辅仁大学事件”的斗争,绝非简单的经费纠纷,而是新中国与帝国主义势力在教育主权上的首次正面交锋,更是中国共产党捍卫国家尊严、彻底铲除殖民教育残余的雷霆一击!
辅仁大学的诞生,披着“发扬中国文化”的华丽外衣。1911年,天主教士马相伯、英敛之向罗马教廷上书,声称要在中国创办“公教大学”。教宗慷慨解囊10万美金,美国本笃会更是积极运作,于1925年成立辅仁社。然而,这所学校的本质,不过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棋子——它培养的“精英”,必须效忠于教会,而非中国。
讽刺的是,辅仁大学在抗战期间的“硬气”,恰恰暴露了其双重面目。当北平沦陷,日军铁蹄践踏华北时,辅仁成为唯一不挂日本国旗、不用日文教材的大学。表面看是“坚守气节”,实则是教会与日本侵略者的暗中博弈:西方势力岂容东方帝国独占自己的“教育领地”?这种“抵抗”,不过是殖民者之间的狗咬狗。
更可笑的是,辅仁标榜“学术自由”,却对进步师生极尽打压。1949年北平解放后,校内师生要求民主改革,教会代表芮歌尼(Harold Rigney)竟公然威胁:“若不听命,断汝粮草!”1950年7月,他更以停发经费为要挟,提出四项无耻条件:教会掌控董事会、人事否决权、解雇五名进步教师、圣言会地盘神圣不可侵犯。这哪里是办学?分明是赤裸裸的殖民统治!
辅仁校长陈垣,曾是天主教会精心挑选的“代理人”。这位国学大师在抗战期间坚守辅仁,被教会视为“可靠盟友”。然而,当芮歌尼撕下伪善面具,企图以美元扼杀学校时,陈垣彻底清醒了。他在全校大会上痛斥:“教会停发经费,是要我们3000师生沦为乞丐!这不是慈善,是谋杀!”
芮歌尼的嚣张,堪称帝国主义者的典型嘴脸。他一面断供经费,一面两次致信周恩来总理,妄想绕过教育部;又煽动少数工友“请愿”,企图颠覆校务。这种卑劣行径,连国民党时代都未曾有过!然而,他低估了新中国的决心。1950年9月25日,教育部长马叙伦当面警告芮歌尼:“中国不是殖民地,教会休想再骑在人民头上!”
教会的回应更显猖狂:“除非中国政府投降,否则一分钱不给!”这种傲慢,彻底激怒了中央人民政府。10月12日,教育部雷霆出手:收回辅仁,驱逐教会,陈垣留任校长。这一天,辅仁师生高呼“庆祝新生”,而芮歌尼之流,只能灰溜溜滚出中国!
辅仁事件绝非孤例。当时,全国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早已成为反华势力的巢穴。上海的进德女中,强迫学生修“宗教伦理课”;求德女子中学,禁止学生参加国庆游行;更有教会学校公然辱骂中国师生是“劣等民族”。这些“慈善机构”的真面目,分明是间谍窝、洗脑营!
1950年底,中央人民政府以辅仁为起点,发动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教育主权保卫战”。20所教会大学、514所中学、1133所小学被一举接办。到1956年,所有私立学校改为公立,殖民教育的毒瘤被彻底铲除!
这场运动的意义,远超教育本身。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不再是列强的文化殖民地,中国人民的头脑,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主宰!
今天,台湾辅仁大学仍在苟延残喘,而大陆的辅仁早已融入北师大,成为新中国教育的基石。回望1950年那场斗争,我们更应警惕:某些势力从未放弃对中国教育的渗透。他们打着“国际交流”“学术自由”的幌子,妄图再次植入精神鸦片。
历史告诉我们:"教育主权,寸土必争!" 辅仁大学的红旗,永远飘扬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