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考研院校排名

财经类院校的就业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数据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而有所不同。根据2025年最新就业数据和行业调研,综合薪资水平及行业认可度,财经类院校就业率最高的前10名院校包括:

1.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就业率:

整体就业率在95%以上,其中金融学院硕士就业率更是高达99%。作为国内顶尖的财经院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金融行业,人均获得2.87个offer,毕业五年平均薪酬位列我国大学第2名,超过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年薪可以达到30万元以上。

优势领域:金融学、会计学(ACCA免考9门)、大数据财务分析

就业方向:投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500强企业财务部,长三角地区就业占比78%,平均起薪15K+。

2.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就业率:

本科就业率在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高达99%。该校被誉为“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每年毕业生中有超过60%可以进入到各类金融机构就业,经济学实验班公务员上岸率68%。

优势领域:金融学、税务学

就业方向:财政部、银保监会、国有银行及券商核心岗,北京地区国企及金融机构就业率超30%,起薪14K+。

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就业率:

该校本科就业率在94%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了9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法学专业和外语专业是王牌专业,也是就业率最高的四个专业。

优势领域: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英语+财经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外企、国际组织及外交部,外资企业就业率超30%,起薪13.5K。

4.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就业率:

整体就业率在95%以上,是我国就业典型高校50强,本科深造率也很高,基本上在40%以上。每年有35%的本科毕业生会进入到金融行业工作,还有34%的毕业生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优势领域:金融学、保险学(西南地区金融核心)

就业方向:国有银行总行、央行及西南地区金融机构,考研率居财经院校前列,起薪12K。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就业率:

整体就业率一直都保持在95%以上,法学、经济管理、会计等专业都是它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2022届58%考取公检法、银保监系统,毕业生5年内晋升处级干部比例达22%。

优势领域:财经+法学交叉学科

就业方向:司法与金融交叉领域(如证券法务)、华中地区国企,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入编率超85%。

6. 东北财经大学

就业率:

虽然不属于双一流大学,但就业率也很高,在94%左右。其会计学专业实力较强,ACCA方向班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定点班,毕业生起薪比普通班高40%。

优势领域:会计学、财政学(东北地区财经龙头)

就业方向: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校招重点院校)、京津冀国企财务岗,起薪10.5K。

7.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就业率:

整体就业率在90%左右。金融学专业就业率较高,不少毕业生进入了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

优势领域:金融学、会计学、财政税务、数字经济(科研经费三年增长200%)

就业方向:珠三角中小企业财务岗、国有银行分行,性价比突出,起薪9.5K。

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就业率:

就业率超过95%。学校位于北京,地理位置占优势。贸易经济专业是其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建立这个专业的“三校两所”之一。

优势领域:保险学、统计学

就业方向:北京本地国企、金融机构及公务员(税务系统),考公成功率居财经院校前三。

9. 浙江工商大学

就业率:

就业率在95%以上,王牌专业包含会计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等,其中会计学和经济学专业就业率最高。

优势领域:电子商务、数字经济

就业方向:浙江民营企业和互联网行业(如阿里巴巴、网易),创业成功案例多,起薪9K。

10. 南京财经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整体就业率为94%,

优势领域:统计学、审计学

就业方向: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企业财务岗,近年因“托底专业”取消,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整体就业率在85%以上,其中金融、会计学专业就业率最高。

优势领域:经济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天津。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其中就职于银行业的比例最高,达79.3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选择:

1. 地域优势:上海财经(长三角)、中央财经(北京)、西南财经(成渝)等院校在本地就业市场占据垄断地位。

2. 专业认证:ACCA/CPA免考资格(如上海财经、东北财经)直接提升就业竞争力。

3. 复合型人才:“财经+法律”“财经+外语”“财经+大数据”等交叉学科更受企业青睐。

(资料和数据来源:教育部《202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报告》及各校官网披露的就业数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