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似锦 美不胜收
国际上Q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U.S.News和ARWU等四个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它们分别设计了各自的指标及权重,因此各有侧重,分别归纳如下:
1. 英国高等教育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
评价指标:
●学术声誉30%(与之前相比减少10%)
●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20%(与之前相比无变化)
●雇主声誉15%(与之前相比增加5%)
●师生比例10%(与之前相比减少10%)
●国际教师比例5%(与之前相比无变化)
●留学生比例5%(与之前相比无变化)
●国际研究网络5%(新增指标)
●就业成果5%(新增指标)
●可持续性5%(新增指标)
QS排名特点与侧重
侧重主观评价与就业导向:学术与雇主声誉占比近半:两项合计45%,依赖问卷调查,主观性较强,易受传统名校光环影响。就业能力优先:雇主声誉权重提升(从10%增至15%),新增“就业成果”指标(如毕业生就业率、校友成就),直接对接企业需求。
国际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化维度多样:不仅统计国际师生数量,还新增“国际研究网络”衡量跨国合作。2026年拟引入“国际学生多样性”,关注生源国籍分布。可持续性纳入评价:首次将环境与社会责任纳入排名,推动高校关注绿色校园建设。
动态调整与争议:指标频繁调整:2024年新增三项指标(就业、可持续性、国际研究网络),导致部分高校排名剧烈波动(如澳洲大学集体上升)。商业化争议:研究指出QS通过向高校提供付费服务(如星级评级)可能影响排名公正性,部分俄罗斯高校排名提升被质疑与商业合作相关。
2.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
THE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机构推出。
评价指标:
●教学(学习环境)(29.5%)包括:
教学声誉(15%);
生师比(4.5%);
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与学士学位数量的比例(2.0%)
博士学位授予占教职员数量比例(5%);
师均大学总收入(2.5%);
●研究环境(29%)包括:
研究声誉(18%);
师均研究收入(5.5%);
人均发表量(5.5%)。
●研究质量(30%)包括:
引用影响力(15%);
研究实力(5%);
卓越研究(5%);
研究影响力(5%)。
●国际展望(7.5%)包括:
国际学生比例(2.5%);
教职员比例(2.5%);
国际合著比例(2.5%)。
●产业(4%)包括:
师均行业投资收入(2%);
专利引用(2%)。
THE排名特点与侧重
学术与科研为核心:THE排名90%的指标聚焦于学术研究、教学质量和科研影响力,尤其强调研究质量(30%)和研究环境(29%),两者合计占比近60%。其科研指标细化程度高,例如将“引用影响力”拆分为研究实力、卓越研究和研究影响力,分别衡量整体引用水平、高端研究成果及论文被权威文献引用的程度。
国际化权重较低:THE的国际展望仅占7.5%(国际学生/教师比例各2.5%、国际合著2.5%),远低于QS的15%。这使得英语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在科研合作和学术声誉上更具优势,而非英语国家的高校常被低估。
动态调整与争议:指标频繁优化:例如2024年推出WUR3.0体系,扩大调查规模(学者问卷从1.1万增至3.7万),增强数据客观性。
区域偏好:因历史积累和学术网络,THE更青睐英联邦体系高校,例如牛津大学连续9年蝉联榜首,谢菲尔德大学因“吃老本”重返前100,而中国大陆高校在产业收入指标提升后排名上升。
3.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由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简称U.S. News)机构推出。
评价指标:
●全球研究声誉12.5%;
●地区性研究声誉12.5%;
●发表论文数量10%;
●出版书籍2.5%;
●学术会议2.5%;
●标准化引用影响10%;
●总被引用次数7.5%;
●高频被引文献数量12.5%;
●高频被引文献百分比10%(前10%高被引论文占该校总论文的比例);
●国际合作10%;
●顶尖领域被引文献数量5%(各学科领域前1%高被引论文的数量);
●顶尖领域被引文献百分比5%(前1%高被引论文占该校总论文的比例)。
U.S.News排名特点与侧重
学术导向性:U.S. News全球排名几乎完全聚焦学术研究(占比约87.5%),尤其重视论文引用和科研声誉,适合以学术深造为目标的学生参考。
近年调整与争议:数据透明度争议:部分学校(如哈佛、哥大医学院)因数据造假问题退出排名,引发对排名客观性的质疑。指标微调:2024年美国国内排名中,减少了校友捐赠率等非学术指标,增加了毕业生收入等就业相关维度,但全球排名指标未作重大调整。
4.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ARWU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由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推出。
评价指标:
●校友获奖(10%):衡量大学校友中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医学、经济学)和菲尔兹奖
(数学)获得者的折合数量,体现人才培养的顶尖水平;
●教师获奖(20%):统计大学在职教师中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获得者的数量,反映师资团
队的学术成就;
●高被引科学家(20%):基于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统
计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学者数量,代表科研影响力;
●N&S论文(20%):统计大学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两大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折合计算),评估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特殊说明:纯文科大学不参与此项指标,其权重按比例分配至其他指标)
●国际论文(20%):统计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
文总数,体现学术产出的国际认可度。
●师均表现(10%):将前五项指标的得分按全职教师人数均分,平衡高校规模差异,突出
人均学术效率。
ARWU排名特点与侧重
纯学术导向,以硬核科研数据为核心,理工科强校占优。但对人文社科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不足。
各类排行榜的局限性及使用建议
主观性与商业因素:部分榜单依赖问卷调查或接受高校赞助,可能存在数据偏差。
学科与区域偏向:如ARWU重理工、QS重英语国家,需结合学科排名和区域榜单综合参考。
理性看待排名:排名反映部分事实,但无法全面衡量高校的教学质量、校园文化等软实力。建议根据个人需求(如学术、就业、地理位置)选择,而非盲目追逐名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