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平台上问:上海理工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高考临近,关于大学的问题,不少考生和家长都很关心的,在这里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目前来看,我国共有39所985大学,115所211大学,147所双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大学的名单当中,并没有找到上海理工大学,简单说,上海理工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问题的答案就是这么简单。如果我接了这个单,只给出这么一个结论的话,看起来简洁明快,但是平台就会判定信息量不足。
呵呵,为了增加这篇文章的信息量,我也来个“问一赠一”的活动吧。顺便比较一下距离上海理工大学比较近的另一所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这所大学与上海理工大学一样,不是双一流大学,更不是211、985大学,在民间被称为“三非”大学。那么,同样是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的“三非”理工大学,从办学实力来看,谁更强一些呢?不要着急得到答案,请耐心往下阅读吧。
考生更喜欢哪所理工大学?全国三十多个省市,逐个分析不现实,这里选取山东省作为样本吧,山东省是高考大省,同时距离这两所大学差不多远近,可以忽略掉地域距离的因素。
1、两所理工大学在山东省设置了多少本科招生专业?
真是太巧了,2024年上海理工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在山东省设置的本科招生专业数量都是12个,更有比较的价值了。
2、两所理工大学在不同录取分数段上的专业数量?
录取分数线超出590分的专业,上海理工大学有2个,浙江理工大学有1个。
录取分数线超出580分的专业,上海理工大学有7个,浙江理工大学有3个。
录取分数线超出570分的专业,上海理工大学有10个,浙江理工大学有4个。
录取分数线超出560分的专业,上海理工大学有12个,浙江理工大学有9个。
3、两所理工大学最受欢迎的前6个专业有哪些?
上海理工大学最受欢迎的6个专业以及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工科试验班(电子与信息类)599分、理科试验班591分、经济管理试验班588分、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586分、工商管理(中英合作)584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中德合作)583分。
浙江理工大学最受欢迎的6个专业以及录取分数线,分别是计算机类598分、机械类587分、经济与贸易类580分、材料类(启新材料拔尖人才创新班)575分、轻化工程566分、工商管理(英文授课班)564分。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考生报考上海理工大学的积极性明显高于报考浙江理工大学,说明在考生和家长的眼里,上海理工大学更好一些。那么,上海理工大学更受青睐,是因为上海这个地理位置的影响,还是因为上海理工大学的就业质量高呢?接着往下阅读吧。
哪所理工大学的就业质量更高?在中国薪酬网公布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榜单上,上海理工大学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是11539元,在全国高校里面排在第36名;浙江理工大学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是8486元,在全国高校里面排在第103名。从这份薪酬排名来看,上海理工大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1、上海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23届毕业生共有7111人,包括3971名本科生和31040名研究生。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是96.84%,其中本科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就业的比例是31.73%,国内外升学人数比例是42.43%,直接签劳动合同就业比例为19.66%,灵活就业比例为1.59%。研究生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就业的比例是73.98%,国内外升学人数比例是5.67%,直接签劳动合同就业比例为11.43%,灵活就业比例为0.29%。
在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的毕业生当中,69.24%的毕业生选择留在上海就业,流向其他省市人数较多的有江苏、浙江、广东、安徽、山东、北京和四川等。
从毕业生就业的行业领域分布来看,人数比较集中的前3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47.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6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56%)。
企业是吸纳上海理工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阵地,其中39.30%的毕业生流向中小企业(含民营、私营企业等),30.23%的毕业生流向国有企业,16.94%的毕业生流向三资企业,13.53%的毕业生流向机关和事业单位(含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事业单位)。
毕业生流向人数较多的单位包括比亚迪、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交通银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光通信有限公司、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航空电器等。
2、浙江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23届共有6464名毕业生,包括4441名本科毕业生和2023名毕业研究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是96.93%,协议和合同就业率55.20%,升学率26.42%,创业率1.05%。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协议和合同就业率是34.45%,升学率是36.19%,创业率1.31%,未就业3.58%;研究生毕业生的协议和合同就业率是79.04%,升学率是4.99%,创业率0.49%,未就业1.93%。
从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来看,浙江省是毕业生重点选择的区域,78.52%的本科毕业生和65.96%的研究生毕业生选择留在浙江省就业,其他省份就业人数较多的有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安徽省、山东省、福建省等。
浙江理工大学毕业生流向的行业领域人数较多的前3个行业是制造业(29.19%),主要流向通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汽车与零部件制造、现代纺织与服装、生物医药等领域;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47%),然后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9.17%)。
从流向单位的性质看,本科毕业生当中有74.61%流向其他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11.26%流向国有企业,5.93%流向三资企业 ;毕业研究生中有77.35%流向企业单位(包含其他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17.16%流向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包含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 。
毕业生流向人数较多的单位包括比亚迪、三花控股集团、晶科能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宁波银行、中国电信集团、杭州银行、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等。
两所理工大学的办学水平PK较量1、排名机构给出的排名。在这里看看软科、校友会、US世界等比较权威的排名机构,对这2所理工大学给出的排名位次。软科榜上,上海理工大学排在第108名,浙江理工大学排在第106名;校友会榜上,上海理工大学排在第72名,浙江理工大学排在第109名;US世界榜上,上海理工大学排在第758名,浙江理工大学排在第1348名。从排名来看,上海理工大学的位次更加靠前一些。
2、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多少。浙江理工大学有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上海理工大学有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两所理工大学均有保研资格。
3、优势学科的数量多少。在第4轮学科评估中,上海理工大学有21个学科上榜,其中有3个B+学科,分别是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浙江理工大学有14个学科上榜,最高等级的学科是B级(机械工程和纺织科学与工程)。
4、王牌专业的数量比较。上海理工大学有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浙江理工大学有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动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学校的发展历程。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的浙江理工大学,源于1897年创办的蚕学馆,此后历经中等蚕桑学堂、高等蚕桑学堂、浙江中等蚕桑学校、浙江省立杭州蚕丝职业学校、浙江省立杭州蚕丝职业学校、浙江省蚕桑技术学校、杭州工业学校、浙江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发展阶段,我数了数这所学校前前后后大约更名20次左右吧,也算得上国内大学更名次数最多的大学了吧。从其发展历史来看,主要集中在桑蚕、纺织领域。
作为上海市属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的上海理工大学,其前身有2个,分别是上海机械学院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追根溯源的话,分别源于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上海理工大学曾经隶属于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后来划转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理工大学兼并了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进一步壮大了力量。
记得有网友在我写的一篇文章留言说:要想看看大学怎么样,重点看学校的科研成果和学生的获奖情况。这种说法也有道理。在这里简要比较一下这两所理工大学的科研成果情况:
上海理工大学近几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4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00余项、ESI 高被引论文138篇、授权专利1402项等,浙江理工大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奖励170余项等。
从总体情况看,上海理工大学在综合排名、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等方面比浙江理工大学略微强一些。但浙江理工大学在科研成果获奖方面也有出色表现,两所理工大学在各自的优势专业领域都有较高的水平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