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面积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²,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属欧罗巴人种,是人种比较单一的大洲。欧洲是这个地球上面积第二小的大陆了,但是在欧洲这片面积不大的大陆上,却有着许多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学府。那么,你知道欧洲还有哪些大学吗?本文整理了2020年欧洲十大名校排名,以下排名数据仅供参考。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简称“牛津”,位于英国牛津,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级研究型书院联邦制大学,与剑桥大学并称牛剑,与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
牛津大学最早成立于1167年,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涌现出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以及国家元首,包括了27位英国首相、64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元首和政商界领袖。这些都为牛津大学奠定了世界近现代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其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牛津大学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就是,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极致。
2016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16-2017年度第13版世界大学排名,其中牛津大学排名第一。
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传说是古代牛群涉水而过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牛津向来是伦敦西行路线上的重点,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讲学。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它欧陆国家求学。
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另一说法是,法王一气之下,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赶回英国。不管如何,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在天主教本笃会的协助下,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于是人们开始把牛津作为一个“总学”,这实际上就是牛津大学的前身。学者们之所以会聚集在牛津,是由于当时亨利二世把他的一个宫殿建在牛津,学者们为取得国王的保护,就来到了这里。
12世纪末,牛津被称为“师生大学”。
1201年,牛津有了第一位校长。
1209年,在牛津学生与镇民的冲突事件过后,一些牛津的学者迁离至东北方的由方济会,本笃会和圣衣会修士建立的剑桥镇,并成立剑桥大学。自此之后,两间大学彼此之间展开相当悠久的竞争岁月。
1214年6月20日,经过一名教皇使节的磋商,大学重新回到了牛津,并得到了特许。牛津大学的身份直到1571年通过的一项法案而得到正式的确定。
正是在中世纪,那些思想活跃、生活不羁、常赊欠债务的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其中最大的一次冲突,几百名学生被乱箭射死。这件事的结果是国王出面镇压,并判市民赔偿牛津大学500年费用。
构成牛津大学的学院有许多在13至16世纪之间创立,基督教会学院是1525年渥西枢机主教创建,作为培训主教的教会学院。汤姆方园里的塔楼上半部是列恩在1682年建造,为本市最大型塔楼。
1648年汤姆大钟挂上时,学院共有101名学生,因此在晚上9:05分(牛津的时间比格林威治慢5分钟)大钟敲101下,提醒学生注意宵禁(1963年起不再实施)。
默顿学院是牛津最古老的学院(1264年)。其它有:新学院(1379年)、皇后学院(1695年)等。
17世纪内战期间许多战役在牛津附近开打,此地曾为受学生支持的查理一世的总司令部。当保皇党员被迫逃离牛津时,克伦维尔自封为大学的校长。
2001至2002学年,在牛津大学就读的学生总数超过1.65万人,其中,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占了1/3,在校研究生的数目约为5000人。
2剑桥大学剑桥大学(英文: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勋衔:Cantab)坐落于英国剑桥,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级研究型书院联邦制大学,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
剑桥大学是英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学校前身是一个于公元1209年成立的学者协会,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
在学校800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牛顿、达尔文等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造就了培根、凯恩斯等贡献突出的文史学者;培养了弥尔顿、拜伦等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从这里走出了8位英国首相,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菲尔兹奖得主曾为此校的师生、校友或研究人员。这些都为剑桥大学奠定了世界近现代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其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剑桥大学是多个学术联盟的成员之一,亦为英国“金三角名校”及剑桥大学医疗伙伴联盟的一部分,并与产业聚集地硅沼的发展息息相关。学校共设八间文艺及科学博物馆,并有馆藏逾1500万册的图书馆系统及全球最古老的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公布2017年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剑桥大学排名第四。
剑桥大学成立于公元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逃离出来的老师建立的。
12世纪,方济会修士、本笃会修士和圣衣会修士,来到这片平坦、潮湿的沼泽区定居,剑桥郡由此诞生。
1209年,牛津大学的两名经院派哲学家被控谋杀了一名妓女,牛津郡法庭将他们判处绞刑。为了表示抗议,牛津教师们有一段时间停止授课,纷纷离去,其中一部分人来到了剑桥郡,创建了剑桥大学。
1225年左右,剑桥的教师们就从他们当中选出了一位校长,他的权力得到了亨利三世国王的批准,大学的自主管理就由此而来。不久之后,1233年,格雷戈尔九世教皇也批准了,这种教会特权牛津直到1254年才享受到,亨利三世及其继承人的法令确保了这两所大学的垄断地位。一直到19世纪,整整六百年,牛津和剑桥都是英国仅有的大学。欧洲其它地方没有哪里有这种垄断的。跟牛津一样,剑桥的这所大学一开始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在租来的房子里讲课和生活,哪里有地方就在哪里。大学生们从一开始就住在旅舍里,由店主负责监督。
1231年,亨利三世国王在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
1280年,在这种私人旅舍被有着自己的校舍和捐款的学院取代之前,全城已经有34家这种大学生公寓了,捐款能保证学院的持久性和独立性。
1284年,艾利修道院的休·德·巴尔夏姆主教创办了剑桥的第一所学院——彼得豪斯学院。直到学院有章程前它依照的都是牛津的早它20年的主教学院——墨顿学院的模式。剑桥毕业生从前就有最理想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1347~1348年的那场夺走了英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瘟疫之后,对受过良好教育的牧师、管理人员、法学家、医生的需求增加了。
1370年前后剑桥共有八所学院,大约20多家旅舍。整个大学有将近700人。剑桥早期的学院创建人绝对不只是教会人员。也包括国王和他们的女人,像伊丽莎白·德·克莱尔和彭布罗克伯爵夫人这样的上层贵族的太太,国家官员、商人、主教相当少。基督圣体学院的监护人最为特殊,它是剑桥(和牛津)唯一一座由城市的两个行会共同创办的学院,这期间大学建起了它的第一幢自己的大楼,有课堂、会议室、图书馆和管理大楼的老学堂(1350年-1475年)。别的学院都围绕着这些学院核心:克莱尔学院、三一学堂、冈维尔学堂。
1500年前后,剑桥有十几所学院,大多数位于高街和剑河之间,南起已经位于城墙外的特兰平顿门旁的彼得豪斯学院,北至后来的三一学院和圣约翰学院的所在地。当人文主义思想也随着印刷术传播开来。欧洲这场古典精神的伟大复兴运动最杰出的代表是来自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从1511年到1514年他住在女王学院,教授神学和希腊语,写作,翻译,出书,通信,有着无人能及的旺盛精力和优雅文风。伊拉斯谟对于剑桥不仅仅是一名布道者。原始资料研究取代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重心从神学转到了雄辩术,从培养牧师转到了培养有学问的国家栋梁。从此以后,古代语言和文学在英国大学的教学课程里长期占有重要地位。剑桥人文主义者对希腊语和希伯莱语的兴趣带来了圣经和古代宗教著作的校勘版本。这里也是改革的温床。将伊拉谟斯召来剑桥的那人是他的朋友约翰·费希尔,他在这一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人道主义的教学计划,使得使剑桥大学在几年内上升为一所欧洲级别的大学,首先是和牛津处于同等水平。尽管亨利希八世本人从来没有对剑桥产生过特别的兴趣,却向大学捐赠了五个王家教授席位,这属于时代和它的火焰式国王的自相矛盾。在这个突破的时代,王室需要牛津和剑桥充当可靠的管理人、法学家和牧师的储备室,充当政府的学院支柱。因此,亨利希八世本人最终于1546年创办了一所学院,将两座较老的学院合并成一座规模更大、超过了迄今所有学院的新学院——三一学院,这不仅仅是贵族自由的标志。至今它仍是剑桥唯一的一所不由院士选举、而由王室根据首相的提议任命院长的学院。
1614年詹姆斯一世留宿三一学院时,整个学院里禁止吸烟,因为众所周知,这位国王厌恶吸烟。为了供他消遣,教师们安排了一场哲学戏,一场有关“狗们是否进行三段论”问题的辩论表演。最后得出结论,狗不能思维。那位君主听后说,他的狗是例外。教师们钻牛角尖地高声附和。毫无疑问,剑桥是一个精神活跃的地方,充满神学和政治的辩论,获益匪浅的不光是年轻的弥尔顿。在悉尼·苏塞克斯学院,学生奥利弗·克伦威尔接触到了加尔文教的思想,1640年他以一票的优势代表剑桥被选进了议会――“那唯一的一票既毁了教会也毁了王国。”圣约翰学院的院士、诗人约翰·克利夫兰议论道。
1643年克伦威尔返回来,将学院变成了军营,将剑桥变成了东英吉利议会运动的司令部。大多数院长丢掉了他们的官职,有一半院士,共200多人,被解雇了。在君主制复辟之后,统一行为又恢复了英国的旧规定。王室的宠儿被指派来担任大学校长。在此期间,能够以笛卡尔的坚定不移进行研究和教学的不光是剑桥的柏拉图主义者们,一个自由宗教哲学组织:“道理是主的烛光。”信仰寻找理性的理由,理性发现了一种新的宗教——自然科学。伦敦皇家俱乐部(1660年)成立后设立了数学、化学和天文学的教授席位,艾萨克·牛顿这颗明星在剑桥上空闪耀。
18世纪,王室和议会进一步听任大学自主管理。教师和学生们干他们最想干的事:学习、享乐。1800年左右,剑桥(和牛津)的名声受到损害。另外两所大学超过了它们,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方面: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和德国的哥廷根大学,那是乔治二世创办的大学,不久就成了汉诺威人最著名的大学。另外,在英格兰也首次出现了竞争对手,德勒姆大学(1832年)和伦敦大学(1836年),“牛剑”失去了它的垄断地位。同时大学生的人数却在上升。发达起来的资产阶级的中等阶层需要新的培养场所。在维多利亚王朝这一越来越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社会里,剑桥也感觉到必须帮忙,应该改革了。一位科堡-高塔王子、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推动了这次改革。
1847年,剑桥大学以微弱的多数将这位不受欢迎的德国人选为校长。1871年,又一项法律结束了对不信奉英国国教者的歧视。1861年,人们注意到了第一位已婚教师,这显示剑桥大学在渐渐地脱离中世纪。1860年前这所大学正式取消了禁止院士结婚的规定。由于各学院有权自主决定此事,直到1880年之后,院士们的结婚愿望才取得了成功。这给剑桥带来了一场建筑和婴儿的小小兴旺。
1870年,当时的大学校长,威廉·卡文迪什,德文郡的第七代公爵,资助了一个实验物理学教授席位和一所实验室,两者都是以他的一位祖先、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什的姓氏命名的。那是自然科学辉煌发展的开始。19世纪剑桥人口增加了四倍,居民人数将近五万。永远年轻、迷人的鲁珀特·布鲁克的精神,美人和智者围聚在他周围,一个撑船比赛、五朔节集会和布鲁莱利口酒的世界。两场大战之间的剑桥是一个快乐优雅和知识论争的地方,代表人物有伯特兰·罗素、梅纳德·凯恩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经济和自然科学发达,学生戏剧和道德科学俱乐部赫勒蒂克斯或所有俱乐部中最高档的使徒俱乐部等辩论协会也很兴旺。希特勒的上台让这些争论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侄子朱利安·贝尔及其朋友约翰·康福德就属于在西班牙内战中阵亡的年轻的剑桥志愿者,书包里装着《资本论》。
1933年后,很多大学生和教师觉得马克思主义是唯一值得钦佩的选择。国王学院的院士、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甚至直到1990年都还是共产党员。大学援助委员会是个于1933年开始工作的援助组织,当时,在它的帮助下,首先是流亡的自然科学家在剑桥找到了避难所,其中有维也纳化学家马克斯·佩鲁茨,他于1947年建立了享誉全球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因为他的毕生事业,对血红蛋白的研究,佩鲁茨于1962年和他的同事约翰·肯德鲁一起荣获诺贝尔奖。今天剑桥大学共有31所独立自治学院,约一万九千名学生。新建的学院里有些是纯粹的研究生院:达尔文学院、沃尔夫森学院、克莱尔学堂。这一发展始于1934年新建的大学图书馆,到20世纪末就在城西出现了一个新校园。
2009年,剑桥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校庆,纪念建校800周年。
2015年,剑桥大学受邀参加中国国际教育展。
3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是德语区高校之最,在全世界范围与英语教学下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享有同样崇高的声誉。苏黎世联邦理工同其姊妹学校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及所属研究机构共同构成了瑞士联邦理工学院,隶属于瑞士联邦政府。
该校现有来自于一百多个国家的两万六千名师生分布于16个系,教研领域涵盖建筑学、工程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截止06年诞生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1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校友为13人。现今仍有很多获奖者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该校还是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DEA联盟等国际高校合作组织的成员。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2016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列世界第8位,其中自然科学领域第6位,工程与技术领域第5位,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第38位(ETH Zurich并没有医学院,2016年开办第一批与多个机构合作的临床医学专业,其生物科学排名第9位)。2016年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中(THE RANKING)位列世界第9名。2016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19位,其中电子、机械、建筑学、土木、化工等专业排名均列世界前20名。
4帝国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又称伦敦帝国学院,成立于1907年,位于英国伦敦,是一所世界顶尖的专攻理工领域的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界有着无与伦比的声望。
帝国理工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成员,又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研究水平被公认为英国大学的五强之列,尤其以工程专业而著名。在帝国的相关人物中,共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
帝国理工于1907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1845建立的皇家科学院,大英帝国研究院,皇家矿业学院和伦敦基蒂戈蒂学院合并组成。校区位于伦敦著名的富人区-南肯星顿,与著名的海德公园、肯辛顿宫(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住处)仅咫尺之遥。
在2016-2017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第9位,英国第4位;在2016-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第8位,英国第3位;在2016-2017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22位,英国第4位;在2017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9位,英国第3位。
帝国理工1907年成为联邦大学伦敦大学的一个加盟学院,2007年7月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授权下,正式脱离伦敦大学成为一所独立的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代表了英国最顶尖的科研实力、师生质量、经济实力。其五位成员通过在相关科研领域的密切合作,
获得了更多的政府教育与研究财政预算,同时为英国学术领域注入新活力。
帝国理工提供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共有五个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自然科学院,生命科学院和商学院。通常被认为是英国最严格的大学之一,它授予一等学位的比例和每年的淘汰率都十分引人瞩目,尽管它是英国入学标准最高的大学之一。
帝国理工一贯在英国及世界各种大学排名中名列五强。综合各种大学排名数据,尽管帝国理工是专攻理工学科的大学,它仍然能够占据综合排名前五的位置,同时排在许多工程和医学院排名的三甲。
从世界上来说,2016年QS全球大学排名表显示,帝国理工位列世界第9名,英国第4名。在工程和信息技术世界排名第六位(欧洲第二),医学世界排名第九,科学世界排名第十一,金融专业排名世界第十三,商学院排名在欧洲名列前茅。学校的管理学硕士项目(Master in Management)在2014年Financial Times的全球管理学硕士排名中列第19位。
帝国理工学院拥有大约2800名研究人员,其中73名为皇家科学院院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78名皇家医学院院士(Fellow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84名为皇家工程学院院士(Fellows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其中包括机械工程系中国教授林建国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主任杨广中教授。同时,帝国理工过去的成员中,有14个诺贝尔奖和2个费尔兹奖得主。2004-5年度,学生总数11,152人,其中海外学生(非欧盟)约占26.5%。
2014年一月,美国理工名校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校长Alice P Gast接受帝国理工学院邀请,担任新一届帝国理工学院校长。帝国理工学院迎来了一位斗志昂扬、学术精湛的女校长。
5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始建于1826年2月11日,是仅次于牛津、剑桥,是英格兰第三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边沁被公认为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1831年,由辉格党带领的政府成功为UCL校争取到皇家特许状,赋予其颁授学位的权力。1836年,伦敦大学学院(UCL)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CL)合并成立伦敦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创立的初衷是希望抛弃教会学院的陈规旧制,倡导理性主义与教育平权。其目标是,鼓励研究以及独立学者的进步,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精湛的学识推动他们所追求的科学以及所生活的社会前进。伦敦大学学院与剑桥、牛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代表了英国最顶尖的科研实力、师生质量、经济实力。
伦敦大学学院不仅拥有全球领先的医学院、经济学院、建筑学院、工程科学学院,其理论物理与数学、空间科学、统计学、生命科学、计算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电子电气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法学、地理学、教育学、社会与人文科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也名扬世界。学院创始之初拥有医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院、工程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后逐渐扩展至11个大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学院的优势学科有非常严格的申请条件,它授予一等学位的比例很少,每年的淘汰率十分引人瞩目,是英国入学标准最高的大学之一。
伦敦大学学院成立了英国第一个经济学系,相关领域中处于世界公认的领先地位。根据2014英国官方学术排名REF,伦敦大学学院的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的综合研究实力为全英第一,其79%的研究被评定为“世界领先(World Leading)”,高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69%),牛津大学(56%)以及剑桥大学(47%)。伦敦大学学院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代表了英国当今经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UCL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是伦敦大学学
院的创始学院之一,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在理论物理,数学与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中拥有扎实的基础,学院先后诞生过3位菲尔兹奖获得者。此外太空科学实验室(MSSL)的成立,使UCL成为了世界上最早进行太空物理研究的大学之一,并且与美国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统计科学系成立于1911年,是世界上早的大学统计系。英国数学家,数理统计学的创立者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创立了伦敦大学学院的统计学系。学院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大数据分析,环境统计模型以及金融统计等。
UCL工程科学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设立了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学院,EEE专业则是由真空电子管的发明者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建立。2009年,伦敦大学学院与剑桥大学共建集成光电系统中心(IPES),用于共同培养电子工程博士以及世界级的电子科研人才。
根据美国USnews排名2016全球大学专业排名,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全欧洲第二,全英国第一。伦敦大学学院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有世界领先的研究实力。DeepMind和AlphaGo的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得计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UCL利用计算机系强大的科研实力与伦敦政经学院(LSE)和帝国理工学院(IC)联合共建的国家计算金融中心(CFCA),机构位于UCL工程科学学院。有二十家企业合作伙伴,包括瑞士信贷,汤姆路森,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银行,HSBC,花旗银行等。
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则是伦敦大学学院最负盛名的学院之一,也是世界公认最顶尖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学院之一。2017年QS建筑学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麻省理工建筑学院。伦敦大学教育学院(IOE)是欧洲的师范教育研究航母,拥有教育领域世界级的研究学者,在2017年全球QS教育专业排名中位居第一。
UCL生命科学与临床科学研究,拥有英国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医学与生命科学研究聚合体,以尖端教学研究而享誉全球。同时国家医学研究中心(NIMR)也位于UCL,是世界上领先的生物医学科研中心之一。计算神经科学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是全球公认的领导者。
6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简称LSE。创立于1895年,为伦敦大学联盟成员,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也是英国金三角名校和罗素大学集团成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一所专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世界顶尖学校,是经济金融领域的全球先驱。
LSE在社科学术界、金融界和政商界享有口碑。现任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曾在LSE执教。 至2016年为止,LSE的校友及教员之中包括了18名诺贝尔奖得奖者、34名政府或国家元首、31名英国下议院议员及42名上议院议员。在2013至2017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LSE在社会科学及管理学领域的排名上已连续五年荣登世界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在近6年(2011-2016)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的社科领域中,LSE均居欧洲第一位。在最新由英国官方每7年发布一次的大学科研水平排名(REF)中,LSE拥有英国最高比例的世界顶尖研究。根据2014年的全球调查,在所有的欧洲大学中,LSE培养了最多的亿万富翁。其毕业生平均起薪亦为全英最高。
LSE最负盛名的经济系根据学术界常用的蒂尔堡大学经济系排名为全球第五位,根据QS排名亦为全球第五位,根据ARWU排名则为全球第八位,根据US News排名为全球第九,所有均为欧洲最高。至2016年为止,27%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伦敦政经教授或校友(单独或共同获得),囊括了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17%。
学院创立于1895年,由一群推崇费边(Fabian)主义的费边协会会员所倡议。(费边原是古罗马的将军,以使用迂回战术闻名。19世纪8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以温和改良手段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潮,就称为费边主义。)1900年伦敦经济学院成为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的一部分,1900年加入伦敦大学并在2年后颁发了第一个本科学位,并成为目前伦敦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伦敦经济学院共有18个系、26个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开设有经济、数学与统计、历史、法律、哲学等多种社会科学专业。同学院拉丁文的校训“以探知并了解事物发生的缘故”(Rerum Cognoscere causas)一致,伦敦经济学院多年来一直依循公正的办学及研究原则,院长及教授皆有各种政治倾向与学派背景,更展示了对多元理念的兼收并蓄。此外,由于伦敦经济学院的位置靠近英国政治、工商业及媒体的操作中心,例如国会大厦、首相办公室、一些重要的金融机构、高庭法院及英国广播公司都近在咫尺,因此它不仅和外界有频繁的交流机会,同时也享有紧密的联系。每年更有许多国际的知名领导人和各界优秀的专才到访,他们在伦敦经济学院进行公开讲座、教学及个人研究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院的知识景观,也强化了伦敦经济学院的学术地位。
7爱丁堡大学1582年,与早年许多在教廷特许(Papal Charter)下成立的大学不同,爱丁堡大学在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James VI)的特许(Royal Charter)和爱丁堡市议会(Town Council)的资助下展开筹建。翌年,大学正式成立,作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之后的第一所市立大学(Civic University),其最初的名称是“唐尼斯学院”(Tounis College),是苏格兰的第四所也是整个英语圈的第六所大学。
在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浪潮中,爱丁堡大学逐渐成为学术中心和欧洲主要大学之一。著名的大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年轻时便在学校受教和成长。在1789年老学院(Old College)兴建之前,学校并没有专属的校园,如今这座建筑物仍然屹立于爱丁堡老城(Old Town)的南桥街(South Bridge)和钱伯街(Chamber Street)交接处,当初它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家罗伯特·亚当(Robert Adam)。
爱丁堡大学在欧洲启蒙时代具有相当重要的领导地位,使爱丁堡市成为了当时的启蒙中心之一,享有“北方雅典”之盛名。其著名校友包括: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大哲学家大卫·休谟、启蒙思想家亚当·弗格森、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和J·K·罗琳、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美国独立宣言签署人约翰·威瑟斯庞和本杰明·拉什以及被称为“清末怪杰”的华人奇才辜鸿铭。爱丁堡大学产生过2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位图灵奖获得者、1名阿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爱丁堡大学与英国皇室之间保持者非常良好关系,菲利普亲王(His Royal Highness, The Prince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从1953到2010年担任校监(爱丁堡大学荣誉校长),2011年3月至今则由安妮公主(The Princess Royal)就任。
爱丁堡大学既珍惜往日的荣誉,又在今天不断地追求、创新,以其出色而多样的教学与研究而享誉世界。爱丁堡大学分旧学院(Old College)和新学院(New College)两部分,其中旧学院目前是法学院和欧洲研究所所在地。附近有麦克尤恩礼堂(McEwan Hall),是维多利亚农业丰收的象征建筑,内设有2200个座位,专门为举行毕业典礼及一些大型正式的洽谈会所设。新学院位于蒙德山顶,俯瞰王子大街,神学院位于该地。爱丁堡大学有3个主要的校区:乔治广场(George Square)、国王大厦(King's Buildings)和波洛克大厅(Pollock Halls)。旧学院的一些原始建筑可追溯到1776年,但大多数建筑是现代的。乔治广场区还有爱丁堡大学的主图书馆(Main Library);国王大厦区位于乔治广场以南约3公里处,大多数科学和工程学院位于该区,如电子工程学院、生态学院、工程信息学院以及一些政府科研机构。这些建筑多数建于1920年代,50至60年代扩建,并增设了气象学系、物理天文系以及大学计算机服务设施;波洛克大厅由10个独立的现代大厅组成,可供近2000名学生居住。
如今,爱丁堡大学在英国乃至全世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爱丁堡大学是最早名列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的综合型大学之一,同时还是科英布拉集团和Universitas 21的创建成员之一,也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成员,它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享有很高国际声誉。
8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 ,简称King's或KCL,世界20强顶尖名校,伦敦大学的创校学院,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英国金三角名校,罗素集团成员,SES-5成员。国王学院由英国国王乔治四世于建于1829年,同年授予皇家特许状。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政经学院同为英国著名的“金三角名校”。国王学院的校友及教员中共诞生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16位政府或国家首脑、34位英国现任国会议员。其中包括"上帝粒子"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宾利汽车创始人沃尔特·本特利,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以及女文豪伍尔芙等。此外,国王学院还是 “科学与工程南联盟(SES-5)”成员。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在多个国际排行榜上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最高世界排名第10位。2017QS综合排名世界第21位,英国第5位;2017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排名45位,英国排名第6位;2017 泰晤士综合排名世界排名第36位,声誉排名世界排名第31位。2016/17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排名第50位。根据美国《纽约时报》制作的世界最具价值毕业生排名,国王学院位列世界排名第32位。
1829年,英王乔治四世和首相威灵顿公爵于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畔创立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这是一所传统的英格兰教会管理的大学学院,也是伦敦大学第二古老的学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是当时英国国内唯一一所教授汉语的学院,汉语主讲教授是萨默斯先生。此外,秉承了校父威灵顿公爵的传统,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拥有英国大学唯一的战争系。神学系也十分著名。由于伦敦大学一直采用特殊的管理制度,该学院英文名称至今仍使用King’s College London。1836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与伦敦大学学院(UCL)合并成为伦敦大学。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毕业生对19世纪的科学、医学和社会生活作出较大贡献,推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并一直处于较领先地位,此外,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还开设夜校课程为女性和劳工阶级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20世纪时已有8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一部分迁至英国布里斯托。二战后,国王学院开始作出了重大的重建和合并。学院与其他伦敦大学的成员学院作出合并,与国王学院合并的学院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学院(1985年)、切尔西科学技术学院(1985年)、伦敦精神病学研究院(1997年)、盖伊及圣托马斯医院联合医学和牙医学院(1998年)及南丁格尔护理学和助产教育院(1998年)
9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大学(LMU)是德国政府首批三所“精英大学”之一,其它两所分别为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首批脱颖而出的这三所大学是德国一流高校中的最杰出代表——德版“常春藤盟校”。
2015年QS世界排名综合位居世界第52位(德国第一),几乎所有文理社商专业都有上榜。物理学位居世界第13位,兽医学第25位,现代语言位居第27位,生物学位居世界第28位,哲学第32位,药学位居世界第33位,法学第43位,历史第47位,化学第49位,医学位居第59位,数学第61位,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第62位,社会学第63位,英语语言第64位吗,传媒第66位,计算机第66位。其余如商学与管理、统计与运筹、材料科学、地球与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均位于101-150位之间。
2016年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物理与天文学第13位(德国第一),哲学第15位(德国第二),药学第26位(德国第一),生物科学第34位(德国第一),法学第48名(德国第二)等。
2016年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考古学排名50-100。2018年US News世界排名综合位居世界第40位(德国第一),物理学位居世界第20位,兽医学第25位,现代语言位居第27位,生物学位居世界第30位,哲学第32位,药学位居世界第33位,法学第43位,地理第38位,化学第49位,医学位居第59位,数学第61位,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第43位,计算机第46位。
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出版的世界大学排名榜上,慕尼黑大学一直位于德国前三名的位置。
泰晤士关于世界大学2014-2015的排名中,慕尼黑大学位于世界大学第29名。
泰晤士关于世界大学2015-2016的排名中,慕尼黑大学依旧位于世界大学第29名(德国第一)。
在最新的2016年德国高校9大专业领域排名中,慕尼黑大学在其中的6大专业领域名列前三甲,其中3项名列第1,在物理天文学、药学、生物科学等领域拥有传统优势。
历史
1472年,巴瓦利亚-兰多斯的富裕阶层在英格施塔特建立了巴伐利亚州的第一所大学。
1492年,康拉德·策尔蒂斯是当今最重要的人文主义者之一,他加入了教师队伍。
1510年,马丁路德最难以消除的对手之一Johannes Eck被任命为教授。
1776年,光明会,一个致力于激进启蒙运动目标的秘密社会,在英格施塔特建立。
1800年,慕尼黑大学从英格施塔特搬到了兰加德,并在前多米尼加修道院定居。在被迁到慕尼黑之前不久,慕尼黑大学有1000名学生。
1827年,约瑟夫格雷斯和弗里德里希·谢林加入了慕尼黑大学的教师队伍。
1848年,国王与Lola Montez的关系引发了骚乱,导致了大学的关闭。在马克斯冯Justus的建议下, Pettenkofer Liebig在LMU接受了一把椅子。为了培养有天赋的学生担任高级行政职务,马克西米利安学院成立了。第一批女性被允许进入LMU的博士项目。
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阿道夫 拜尔,他成为了慕尼黑大学的第二个诺贝尔奖得主。第一个学生代表机构成立于慕尼黑大学。
1940年,白玫瑰集团的成员发出呼吁抵制纳粹政权的传单。
1945年,慕尼黑大学遭受了严重的轰炸,超过70%的城市建筑被毁。
1945年,当局关闭了大学,Rehm被任命为慕尼黑大学的临时校长。
1946年,7月23日正式重新开放。这是最后一所大学
1973年,28500名注册学生,雇员9255人。
1970年,新高等教育法案(Hochschulgesetz)废除了学生的工会。
1995年,“Landshuter freundesk reis”成为慕尼黑大学协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W.Hänsch与两位美国研究人员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6年的总统选举制度再次被引入:校长贝尔德胡贝尔成为总统。LMU在卓越计划的第一阶段做得很好。
2012年,在“卓越倡议”的第二阶段,慕尼黑大学成为最成功的参与者。
办学条件
在2012/13年冬季学期中,慕尼黑大学共有注册学生48,938名,其中7,039名为外籍学生。全校近五万名学生中,51%为研读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生。教职人员方面,目前共有737名专职教授、2,816名学术研究与教学人员,以及2,405名职员。慕尼黑大学另设有大学附属医院,其中包含1,528名医生、216名研究人员、1,666名护理人员,此外还有4,323名相关工作人员。
2011年大学的财政预算达到4.886亿欧元,其中校外资金为1.147亿欧元。
学校在2006年10月13日与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一起被评为德国官方首批三所“精英大学”,这不仅是德国高校的至高荣誉,还意味着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学校声誉
慕尼黑大学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艺术和人文学科研究。但她在机械和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如它的分子生物基因中心实验室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建立的加速器实验室。此外,慕尼黑大学高水平研究的标志是其成员每年荣获的多种奖金和奖励,如德国研究协会的Gottfied-Wilbelm-Leibniz 奖和Koeber奖。
硬件资源
慕尼黑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573年,如今,除了位于校本部的中心图书馆外,还有分属各研究所和各学院的分馆共215个。中心图书馆的藏书多为基础书籍、日常书籍和一定程度的专用图书,达140万种,加上各研究所的藏书,共为440万册,与巴伐利亚州图书馆藏书量相仿。图书馆藏书每年递增约50,000册。除了位于索尔兄妹广场的大学主校区外,还有位于大哈登地区(Großhadern)的高科技园区(包含世界著名的大学医学中心,生物学中心,药学和化学院系,这些大学的研究机构与比邻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生物化学研究所和神经研究所,以及德国联邦生物医药高科技园区,共同组成了德国著名的生命科学中心)。慕尼黑大学在机械和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如她的分子生物基因中心实验室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建立的加速器实验室。此外,慕尼黑大学高水平研究的标志是其成员每年荣获的多种奖金和奖励,如德国研究协会的Gottfied-Wilbelm-Leibniz 奖和Koeber奖,迄今为止,慕尼黑大学校友中已有36人获诺贝尔奖,其中13位为在校期间获得。
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2009年成立的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YSF)提供给两个大学跨学科交流、共同研究的平 台。 每年举办一次,由两所大学轮流主持。
第九届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地点:慕尼黑大学
第八届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地点:哈佛大学
第七届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地点:慕尼黑大学
第六届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地点:哈佛大学
第五届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地点:慕尼黑大学
院系设置
大学的教学单位现分为20个学院,这些学院中又分为总共178个研究所,以及为医学院实习用的诊所。慕尼黑大学成就较高的学院主要有国民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社会学学院、物理学院和化学学院、林学院、兽医学院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领域。因此,慕尼黑大学实为传统定义下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universitas”。
01 天主教神学院
02 基督教神学院
03 法学院
04 企业经济学院
05 国民经济学院
07 医学院(包括牙医学)
08 兽医学院
09 历史及艺术学院
10 哲学,科学理论及宗教学院
11 心理学及教育学院
12 文化学院
13/14 语言学及文学院
15 社会学院
16 数学,信息学及统计学院
17 物理学院
18 化学及药学院
19 生物学院
20 地质学院
10卡罗林斯卡学院崇尚精英教育是欧洲传统的教育理念。特别在对博士生的培养上,卡罗林斯卡学院以令人惊叹和感动的责任感扮演了一个“父母”的角色。每一个被卡罗林斯卡学院接收的博士生,无须通过勤工俭学来维持生存,每人每年可获得来自导师的30万瑞典克郎的学费和生活费。这样的制度足以确保博士生衣食无忧,全力以赴投入学习与科研。
微生物和肿瘤生物中心副教授胡立夫是一位移民瑞典17年的华人。他说,他每年向有关教育基金会申请获取的科研经费大约有100万克郎,其中有38.5万克郎要上交给卡罗林斯卡学院,余下部分要“全包”3位博士生的开支,日子过得紧巴巴。因为根据瑞典高额的税收制度,他得为每位博士生付出超过24万克郎的费用,他们每人每年才能净得12万克郎。虽然瑞典有着全世界最完备的福利制度,但卡罗林斯卡学院对教员和学生近乎严酷的要求,是他持续勤奋工作的动力,几乎每晚都要工作到12点。
独特的风景每隔几天,都会在卡罗林斯卡学院的校园里上演——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自动停下脚步,向冉冉升起的一面或者数面校旗行注目礼。清点校旗的数目,便可得知,当天又有几名博士生获得了博士学位。
那是神圣而庄严的一刻。每个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博士生都以此为荣。或是天堂,或是地狱.一位在卡罗林斯卡学院呆了两年的留学生说:“对有真才实学的学子,卡罗林斯卡学院是天堂;对想混一张文凭的人,卡罗林斯卡学院是地狱。”
与某些西方国家的大学不同的是,卡罗林斯卡学院并非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在教学方面一向以严谨著称。因此,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学生都有强大的自学能力。
师资条件
成立于1810年的卡罗林斯卡学院堪称历史悠久,目前有1300名高级研究员和教员,300名客座教授,5500名本科生,250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它在科系分布方面有独到之处:分设的25个系中,除了传统的外科、儿科、内科等系外,还有社会医学、神经心理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等与时代结合紧密的科系。每个系有10至20名教授。
科研实力
卡罗林斯卡学院顺应时代调整自身的的重点学科发展战略,着重于:临床流行病、组织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化、干细胞生物学、细菌生物学、医学统计、医学教学法、细胞生物、apop-tosis、细胞分化调节、细胞治疗等。
学院每年在世界顶级医疗刊物上发表论文超过4000篇,在干细胞、神经细胞、流行病学与肿瘤研究等领域走在国际前沿。
研究血管增生的瑞典籍华人曹义海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过,他比较前者与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科研水平,觉得不能简单地以排名先后来评判,而是在不同领域各有千秋。他认为,在卡罗林斯卡学院,创新思想的火花可能是被保护和激发得最完美的,同时可以向社会借助“合力”。
例如,由卡罗林斯卡学院班格特教授领导发起的一项旨在研究脑部疾病的计划——“Swedish Brain Power”项目共汇集了73个研究团体的积极参与,包括来自从脑成像到遗传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卫生保健专业人员乃至商业人士,预算高达1亿瑞典克朗,协力攻克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
脑科学可以说是瑞典的强项,这个领域内六分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瑞典人,新项目旨在巩固瑞典神经学研究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课程设置
医学院
外科和临床外科;试验外科;解剖学;社会医学;免疫医学;生理学;儿科;内科;眼耳喉鼻科;病理学;精神病学;神经心理学;放射医学;药理学;生物化学;麻醉学;医学物理和化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公共卫生和健康;微生物学;酶化学;遗传和基因等。
牙科学院
口腔病理学;牙科放射学;口腔微生物学;矫形牙科;牙科修补;口腔外科。
科研创新
医疗信息
想像一下,半个世纪以来,900万瑞典人的医疗信息被连续、实时地记录在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中,作为流行病学等医学研究的基础。承担这一重任的,正是卡罗林斯卡学院。不仅如此,卡罗林斯卡学院还承担了瑞典43%的医学科研任务,其中三分之二是在临床环境中进行的。
瑞典作为一个高福利国家,最具特色的是免费医疗。国家的卫生保健服务系统覆盖了整个人群,并与医院密不可分。自1947年,瑞典公民的医疗号就与身份证号相统一;同时他们有着积极参加临床试验的传统。天时地利人和,为卡罗林斯卡学院建立全世界最庞大和完备的国民医疗信息数据库提供了可能。
以如此完备的医疗信息为后盾,卡罗林斯卡学院瞄准流行病、癌症、基因学等领域,对人群展开了长期不懈的跟踪研究。1958年,癌症研究启动,特殊病例记录定期更新。1965年,死因记录开始实施。
基因学也是卡罗林斯卡学院感兴趣的领域,其中最著名的是双胞胎记录和有多个后代的记录。1960年开始的瑞典双胞胎记录是世界上最大双胞胎数据库,瑞典每一对双胞胎的相关信息都可在库中找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对双胞胎都要经历一系列的临床测试并记录信息,如他们的医疗记录和癌症记录。
艾滋病疫苗
据联合国统计,艾滋病已经造成全世界2000万人死亡,而全世界约有400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其中70%在非洲。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的统计,仅巴西就有62万人患有艾滋病。世界著名研究机构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科学家宣布,他们期待能在今后二三年内获得一种能有效抵抗艾滋病病毒的疫苗。
这一研究项目始始于03年,临床实验表明,接种这种疫苗的40名志愿者中,97%的人出现了艾滋病免疫反应。这种疫苗正在坦桑尼亚60名志愿者身上进行实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受试者出现了与瑞典实验的相同结果。领导这一研究项目的科学家布里塔·沃伦表示,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实验显示,其前景令人极为乐观。
近20年来,全球研发出了约200种艾滋病疫苗,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疫苗在大规模人体实验中获得有效的成果。一项被认为进展最大的疫苗项目中止了开发,这项包括巴西在内的9个国家进行的研究项目在经过13个月实验后,证实无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布里塔·沃伦称,最初,各抗艾滋病病毒疫苗项目的研究都是相似的,而瑞典科学家则在他们的实验中集中攻克了两个难点。首先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病毒,它有好几种亚种,因此研究人员决定制造一种能够抵抗多种艾滋病病毒的疫苗,以保护人类不受在非洲和欧洲通常流传最广的艾滋病病毒亚种的感染。其次,与过去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新的疫苗与另一种可增强患者免疫反应的疫苗互为补充。
这项由卡罗林斯卡学院与瑞典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合作的研究项目,将两种类型的疫苗结合起来。患者先服用数剂从世界范围内流传的数种艾滋病病毒的基因中提取的疫苗,之后,马上再服用第二种能够扩大免疫反应的疫苗。第二种疫苗含有一种经过接种的病毒,是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制造的,并赠送给瑞典的研究项目使用。
2008年,瑞典的这一研究项目将进入大规模临床实验,这一过程预计要持续两年。最后阶段是将确定疫苗保护功能的等级。瑞典南部隆德大学微生物和病毒学部专家埃娃·玛利亚·芬约认为,这种疫苗给抑制艾滋病传播提供了新希望,它集合了人类所有有关抗艾滋病的知识,力图尝试开发抵制病毒的不同途径。她认为,卡罗林斯卡学院的项目与默克实验室研制的疫苗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例如,在默克实验室研制的疫苗中,一种不同的病毒带有HIV-1病毒基因,它的剂型一和剂型二已经使用,而卡罗林斯卡学院使用了三种初始剂型,含有HIV-1病毒的各种不同亚种,同时还有第二种旨在增强免疫反应的疫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